美文网首页老街诗词闲话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周振甫谈诗,关于诗的神韵说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周振甫谈诗,关于诗的神韵说

作者: 老街味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8-18 07:26 被阅读0次

前言

神韵说,是清初王士祯(又称王阮亭、王渔洋)的诗学理论。 他推崇司空图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又赞许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关于王士祯的神韵说,历来众说纷纭。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有来斯应,每不能已;须其自来,不以力构

王士祯神韵说的第一步,即丰富的情感,是自然而生的。如果自然而生呢,王士祯解释说::

萧子显云:“登高极目,临水送归;早雁初莺,花开叶落。有来斯应,每不能已;须其自来,不以力构。”《渔洋诗话》

萧子显是齐梁时期的诗人。

周振甫先生说,所谓“有来斯应,每不能已”,这是情景交融的说法。

诗人触景而生情,丰富的感情不受自己的控制,所以“每不能已”。而“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类似于陆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情感和佳句,恰似水流云来,在诗人笔下自然流露而出。

流露就是表达,那么诗人如何表达呢?

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司空图在《诗品二十四则·含蓄》篇中写道: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沈浮。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不著一字,读者能看懂吗?怎么会尽得风流呢?

王士祯解释说:

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襄阳诗:“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常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不可见,日暮空闻钟。”

诗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分甘余话》

王士祯用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来说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是对于读者来说,未必真得理解是什么意思。

周振甫解释说,诗人用含蓄的手法表达出来,不明白说出,而是通过景物来透露,而不直接点破。这就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作诗的时候,要选取有诗意的景物,情感蕴藏在景物之中。不明说,或者只露出一点苗头。

例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诗中多写景物,抒发情感时,也没有直接说出本意,而是含蓄的说“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其实真正的含义就是,我也是有才之人,却遇不到谢将军这样的伯乐提携我。

昨天写《周振甫谈作诗,诗词创作中,形象思维有3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只写形象,自己的感情不直接透露,例如虞世南的《咏蝉》,四句都是写蝉,其实是自喻: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要么不写情,要么写情也拐弯抹角的含蓄表达,让读者自己去感悟。

三、伫兴而就

王士源序孟浩然诗云:“每有佳作,伫兴而就。”余生平服膺此言,故未尝为人强作,亦不耐为和韵诗也。 《渔洋诗话》

王士源是唐朝人,曾编成《孟浩然诗集》并为之作序。

其原话是:“浩然文不为仕,伫兴而作。”孟浩然作诗并没有功利之心,兴趣来了感情到了就作。

古人作诗常有应酬之举,一个人写了一首,其他人跟着唱和,例如杜甫、曾参、王维的《早朝大明宫》就是为了唱和贾至,当时不仅仅他们三人唱和,只是其他人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而已。

而王士祯自诩“未尝为人强作”,对于文人来说很难作到。好比酒席上应酬,大家都举杯,就你不肯喝。和韵诗,即次韵唱和作诗。

王士祯举例了几首自己伫兴而就的作品:

萧条秋雨夕,苍茫楚江晦。时见一舟行,濛濛水云外。《江上》

微雨过青山,漠漠寒烟织。不见秣陵城,坐爱秋江色。《青山》

雨后明月来,照见下山路。人语隔溪烟,借问停舟处。《惠山下邹流绮过访》

周先生说形象思维的时候,还举例了王维的《鹿砦》,四句都是写景,反映出诗人爱好这种境界的心情: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士祯的这几首诗,和王维的这首相似。

伫兴而就,兴,说是情感,似乎更像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这些妙句。从情感方面来说,表达的似乎不是有,而是无。

因为喜欢这种纯粹的景物,而这景物所蕴含的一种情绪打动了诗人,于是诗句就自然而出了,伫兴而就。

这种情绪是什么呢?作者不写也不说。这和虞世南的《咏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表达的虽然含蓄但是读者很容易看破,一个表达不仅含蓄而是模糊不清。

有寄托有暗喻的诗词,其实欲盖弥彰,是目的性极强的表达。而王士祯伫兴而就的这些诗,表达的就是一种说不清或者不想说清的感觉。

结束语

至于神韵说,周先生总结了两种表达方式。

第一种, 有感于山水景物之美,用神韵派诗摄取艺术美。这一种似乎没有明显的情感表达。

第二种,有情思要表达,诗人用景物做陪衬,含蓄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去寻味、去体会。

其实这两种,我的理解有些矛盾。或者我理解得不对吧。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引郑朝宗先生的话说::

渔洋提倡神韵,未可厚非。神韵乃诗中最高境界。余亦谓然。故无神韵,非好诗;而只讲有神韵,恐并不能成诗。

您作诗的时候,有过这方面的尝试吗?

@老街味道

相关文章

  •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周振甫谈诗,关于诗的神韵说

    前言 神韵说,是清初王士祯(又称王阮亭、王渔洋)的诗学理论。 他推崇司空图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又赞许严...

  • 赶路人

    有了人,然后才能有所谓诗。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太过于求成心切,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钱穆·《我们...

  • 诗贵含蓄

    惜墨如金,诗贵含蓄 含而不露,一叶知秋 天地悠悠,空白要留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 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此诗是杜牧告别一相好...

  • 每日一诗❤️与君共读

    《诗品二十四则·含蓄》 唐代:司空图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

  • 词说_诗家语

    【所有内容均取周振甫所著《诗词例话》,类似于读书笔记的总结。适于所有古文体,但笔者最爱词,故为词说】 诗家语其说法...

  • 跟着余映潮老师学教书(二)

    贾平凹老师的《风雨》妙极了。余映潮老师老师解读《风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手法更是绝妙。一原作一解...

  • 2018-07-13

    中国诗咏物抒情,自古有云“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翻译成人话就是,写啥不见啥,才是上品。热烈的情感,大多不能持久,从...

  • 【心畫】诗品二十四则<11>·含蓄(如渌满酒,花时返

    半暇·得半日清闲,抵十年尘梦 | 临砚 |诗品二十四则·含蓄·唐·司空图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 《二十四诗品》译文集 十一 含蓄

    【唐】司空图 原文: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周振甫谈诗,关于诗的神韵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te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