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今天我们学习积累篇的第二篇——第六十三章“为无为”。本章中也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金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懂得把大事、难事分解成小事、易事,并且要慎重对待才能做成。圣人总是不去做大事,在事情很微小的阶段就把问题解决了,怎样才能做到?一是要有觉察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把握处理问题的时机。同时老子也告诉我们不要轻易许诺,许诺就要做到,才会有“信”。
《道德经》第一讲:积累篇 02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夫(fú)轻诺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nán)
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绎 读
这一章是《道德经》积累篇的第二章,也很具有奥义。经典就是这样,可以反复学习而始终觉得蕴藉无穷。仿佛圣人的立言,能让你跟他的境界有种隐隐的相通,所以看似普通的言,结果会因为有种无形的通而显得内心总是冒出新意,有种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效果。
这一章讲的很具体。我以前被问过一个问题,学《道德经》能发财吗?这个问题很好,谁都希望能发财,但是具体怎么做?成功学?鸡汤?还是要落到实处。发财肯定是个大事、难事,但是按照这一章去做,至少具备了发财的可能。
按照惯例我们要分段。这个分段,一段就是一层意思,而每一层之间还有所关联。读经就是要读懂这几个意思。
为无为:以无为的原则去作为。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所以圣人要为,但是他的为,是无为。具体如何无为呢?等后面再细解。
事无事:以无事的原则去做事。
这个无事,是平安无事,没有败事,而不是不做事。国家管理井井有条,圣人自然就没有什么着急的事情要处理。取天下常以无事,管理国家是没有啥大事的,这就是善于管理。事无事,以不出事、平安无事的原则去做成事,不败。为无为,就能做到:事无事。在很小的时候,未兆的时候,就为了,所以始终无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味无味:去品味无的味道。
要做到为无为,事无事,就需要去品味,无的味道。62章: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所以,无味,也是道的味道,淡淡的。能品味出这种淡淡的味道,也就能为无为,事无事,做成事情。
生活之中,具体该怎么品味呢?多用心体会无,感受人与人之间无形交流的流畅与隔阂、尖锐与缓和、通氣与堵氣。这些生活之中,其实我们都能体会到。体会到了,就可以用一些形而下的言行,来推动无形的交流,打通无形的隔阂。比如同事之间有了一些小的矛盾,就不要把它激化、闹大。聊聊天,说说话,送点小礼物,都能起到这样的效果。用心,心意承载在言行之中。
大小多少:大事化小,多事变少。
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圣人,生活之中难免摊上事,甚至摊上大事了。这咋办哩?圣人告诉我们,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事变少,少事变没。”理解了这种无为之法,也就知道如何“大”化“小”,“多”变“少”,把大事化为小事,多事变成少事。
生活之中难免有矛盾、有冲突,出些情况。是激化矛盾,把事情闹大;还是缓和矛盾,化解矛盾,把事情变小,变少呢?那种更好?显然是后者。
具体如何无为?一般人会认为:无为就是啥也不为,无事就是啥也不做。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其实不是这样的。无形的为,往往要伴随有形的言行而出;而有形的言行,是随着无形的内心而出的。
举例,我们生活之中如果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总是觉得别人不对,那么即使表面上的言行装着和颜悦色,实际上别人也是会感受到这种无形的氣氛的,当然也很难做到真正的缓和,总是会带出无形的尖锐,无形之中关系、氣氛自然会紧张、较劲;而如果能看到别人的优点,那么,自然会有缓和的言行,伴随着无形的和悦的氣氛,别人自然也会缓和下来,紧张的氣氛自然松弛。生活之中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自然就做到了大小多少。这的确需要很深的哲思才能做到。而伴随着学习的深入,深思每一章的哲思、道理,大家都能逐渐理解并做到的。
报怨以德:用德来回报别人的怨恨与不满
简单讲,不要得理不饶人。这是圣人的修为: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可能圣人站的高度的确是很高,一般人难以理解也就不可妄学。勉强去学,心理强度不到、位置不到,反而不美。但是我相信会自然做到的。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筹谋难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做成大事,要从细小的地方做起。
意思是,想做难事先要学会做容易的事情;想做大事先要学会做小事。如现在的网络名言:简单的事情反复做。
就好象学习《道德经》,第一章很难;那么我们就可以从积累篇的64、63、23章开始着手学习,逐渐入门。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必定先从容易的事情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先从细微的事情做起。
这两句话和在一起讲解,可以解读出两个思想。
一个是系统工程的概念。要把难事、大事分解成无数的容易的事情、小的事情,然后逐一完成、解决,再组合为一体,就自然做成了大事难事。
一个是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自然也就做成了难事、大事。
难事大事很多。我们学习《道德经》,这肯定也是个难事、大事。按照这一章的思路,我们拆分81章,分散在每一天,每天读点学点背一点。这里也难免有记了又忘的,没关系,再来,逐渐就越来越熟悉,就把这个大事难事分解到每一天,自然就学成了。
工作也是如此。我经常讲,道术并进,这个术,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技术、行业知识等等,得抱住自己的饭碗。要有个系统的思维,把自己的行业知识、技术分解成很多小的、容易的内容,先把这些小的、容易的学了,慢慢就组合成为比较全面系统的、高难度的知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才能成就他的伟大。
因为在无形的征兆刚刚出现,事情很细微、很容易的时候就解决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所以始终保持安定的局面。所以看上去圣人没有做啥大事,结果他反而是最伟大的。类似中医讲的大医治未病,思路是一样的。也可以说是,事无事。
夫轻诺必寡信:许下诺言太轻率,必定会信用很差。
轻易许诺必然会缺少信用,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这句话还是结合如何做成事情?需要无数人的配合,才能做成难事大事。而别人愿意配合、跟随,是因为言而有信。如何保持信用?就要不轻易答应许诺,这样才能信用很足,言而有信。
但是为什么会轻易许诺,结果导致失信呢?
多易必多难:看事情都很容易,必定会很多困难。
是因为把事情看得都很容易,结果就遇到很多困难。原因在于,人的时间、精力、金钱其实都是有限的,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在哪里,要有自知之明。而且,有些事情看上去容易,其实可能并不容易。
67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俭,也有简单的意思。我现在业余时间就做一件事情:把《道德经》讲好。我赞成简化生活,集中精力,做到极致。浮皮潦草做很多事情,不如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才有最大的价值。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所以即使是圣人,也依然慎重对待事情,充分估计困难,而最终不会出现困难。
即使圣人也要犹豫面对事情,把困难估计充分全面。15章讲道者的7大特征,最前面两条就是: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豫就是要打出余量,预先准备;犹,就是有种谨慎和怀疑,看看是否哪里还有疏忽的、没想到的。所以,正因为他算无遗策,谨慎怀疑,耐心细致,最终没有遇到困难。
这一章比较容易好懂也好照办,可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大家实践之后就会有真知。读经就是读懂一点就照做一点,慢慢自然就受益、入门、深入。
要懂得把生活之中的大事难事,分解为小事和容易的事情,天天做一点,解决一点,慢慢内心就逐渐充实,也就充满了喜悦和自信。人的彷徨,大多是虽有远大的目标,但是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如何把目标分解到每一年每一天,结果看着时光流逝,白白浪费,内心无比沮丧、痛苦、失落;有时候也因为有种惰性,或者无形的阻力;有时候也是被鸡汤和成功学洗脑,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这些是神上的问题,唯有读经才可能解决神上的问题,从混沌大道取得感应,神从而得到滋养,从而有好的量变并形成质变。读经才是最靠谱的,要清理前识,识神之中只剩下经典。这样做,我看都能取得成功。
本 章 重 点
1、本章讲解做成大事难事的方法,就是将大事难事分解成许多小事易事,并且慎重对待之,不要觉得小事很容易做成。
2、不要轻易承诺,但是答应了就要兑现诺言,才能建立信用。有信用才能做成事情。信很足焉有很信焉。
3、还要注意不要与人结怨,以和为贵,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才能最终成就大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