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厂的女工不多。只有开机时进来的那些,生产稳定后,偶尔也有从外地调回来的。品检科需要年轻女工,厂里年轻的女工不够数,年龄偏大的也跟着进来了。厂里不进女工,不知道是公司方面的原因,还是纸厂这边的原因,公司那边的原因多些:本部不留女工,女工都发外地去了。
这些年来,品检科的状况一直是缺人,一个萝卜一个坑,好多时候一个萝卜好几个坑,曹小华就是不断去填坑的那个人。这样的状态让她没有了上进心,渐渐地只把精力用在应付干活上,有了空儿也不去专研业务。或许,在企业基层,要的就是干活,不需要你的业务能力有多强。你想的领导们都已想到,早就安排别人去做了。
没有正式工,就招临时工。前前后后来了很多年轻女孩,干几个月就走,很少有干长久的,主要是嫌工资低,最初好像一个月不到两千。质量把关那么重要,因为人员配备不好,工作质量越来越差,最后跟班品检成了听从生产安排,把关功能渐渐消失了。这可能就是领导们想要的效果,只不过和当初设立的岗位职责违背了。
李姐年龄大了,从车间里干惯了粗活,服从惯了生产队长的管理,乍换到品检科,角色转变不过来,还是听从他们的安排,他们说合格就合格,有点儿胡啰啰。这样干有她的小心思:她干不动,让生产上的小孩帮她干,指标上放松就是交换条件。她有时买了水果点心带到班上去,分发给那些小孩吃,独独不让高姐。高姐倒不在乎那些吃喝,生气却是真的。在李姐这儿,有最原始的活着的智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赶鸭子上架我就上,能胡拉起来算完。
这种状况处长早就知道,有一次他对曹小华嘟囔:“只要不出事儿,她们让别人都干了我也不管!”那时曹小华不明白科长说的啥,她以为领导说的是半成品上迟到早退时生产上帮忙做指标的事儿。这种情况曹小华遇到过一次。有一天曹小华下班后去健身房,上完课出门时,遇到了黄姐。曹小华错愕了一下,她知道黄姐上中班。晚上七点半到健身房,从厂里六点多就得动身,也就是说,从六点半到九点半,这三个小时岗位上没有人。脱岗这么久,真够大胆的。黄姐看到曹小华也是一惊,估计这节课上不好。她害怕曹小华给处长说。
曹小华到处去替班,哪个地方有漏洞还是清楚的。她应该给处长反映,因为她是小班队长,不反映就是失职。曹小华曾经对处长委婉地提到过一些儿,没有起作用,明白处长是逃避态度,后来也就顺遂领导的意思,不再多说话,省得说出来领导为难。曹小华有时候想,自己那种“丁是丁卯是卯”的管理思想,有点儿纸上谈兵,大概不适合企业。
曹小华没有对处长说起黄姐早退的事儿,也没有机会说,她很快就去替班了。每当倒紧班的时候,有那么几个员工就休班,她们不愿意倒班,却让曹小华倒,对这种状况处长一直不闻不问,曹小华心里有意见,对处长的管理越来越失望,团队里不正常的现象也懒得对他说了。
2024年12月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