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心境部分内容,《请不要用势利的眼光打量学生对老师纯洁的情感》,事情是由毕业二十多年前毕业的学生请李老师吃饭,如果被人说的话,是哪怕现在正在教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如果是家长涉及到有所图是能理解的,在学校往往感觉到社会的风气,利用之风在蔓延。
要知道一般的学生即使毕业了,很少去看科任老师,多数记挂的是班主任。因为一起生活式学习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聊天和沟通已经成了现代社会的奢侈品,哪里有人会那么闲呢?都在忙什么呢?
并非有意偏离话题,是因为感受到的情况,当然与自己学识渊博达不到,没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是有关系的,无关名利,不是因为李老师是名人,学生才会去联系。而是李老师的真性情,及时表达出来了。
我也有过学生回来的情况,确实是第一年毕业,大一回母校宣传的寒假,也只是这个时候有憧憬,回忆起来更清晰的时候,我倒是能说起来过去发生的事情,大家一笑了之,像一阵风刮过一样。
当然读书之后,感觉还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帮的及时帮忙,别的做不了的事情还是需要等时间的消化。敏感一些,多发现一些细节,然后去多问几个为什么,争取寻找教育的温度,保持一份好奇心,关注到学生的变化,并且及时说出来。
“做一个纯粹的教师,保持一颗纯净的爱心,不希望学生毕业后都来看自己,你的形象往往会在学生心中立一辈子,学生自然会永远记住你。”(第97页)我所能做到的是前半句,因为不抱希望,就没有失望,往往都是意外之喜。不悲观,把眼下的每一步修行都做到用情至深,做纯粹的教师,也是我的职业生涯追求。用李老师的《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及时勉励自己,做好每一件课的准备工作,及时复盘。
提到感情的事情上,我还是对课堂有一些不甘心,因为我的课堂没有重点,那么什么是重点呢?在我看来为什仫都重要呢?就像是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值得我尊重的个体一样,那么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为什仫会分出来重点了呢?如果说难点需要重点突破,这个我能接受。那重点的评价标准来自何方呢?
我当然知道班级是有重点培养对象的,可是这个重点又该如何突出,是不是有些不够具体呢?
把教育看成一首诗歌的话,也会有华丽的章节和词语,那些点缀的空间就是当下的每一天所作的努力点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