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五楼天台的石凳上,正看着手机,有同事过来闲聊,简单的寒暄之后,从公司的人事变动开始,话题越扯越远,后来,聊起了一些文化名家,我开始像杠精一样,吹毛求疵地抛出自己的反面观点,不知怎么调动了他反驳的欲望,开始滔滔不绝地从古至今地说起来,大意是要本着科学精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地看待问题,不要看别人的评论观点,要自己读原著,吸收精华。而不能拘泥于他人观点,要有自我主见。我问:那你举个例子出来,你读了原著能谈谈你的观点吗?这时,他依然还是重复自己刚才说的方法论,说,要自己思考,自己揣摩,形成自己的认知。我继续问:能否给个你得出的观点。他说,古今中外的道理都是想通,比如说巴菲特和芒格,他们的投资理念与老子的道德经理念是想通的,后来又说了很多。我始终没有听到我想知道的答案,他要表达的观点到底是什么?
他告诉我的只是方法论,要怎么做,而不是做的结果是什么。比如,他看到我,总会有第一眼的好恶之感,能在一起聊天,大体方向是好感,否则也不会聊了,聊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我不断抬杠,他心中不悦,自会生出厌恶之感,偶尔,我的附和和认同,他又觉得我挺好,这种感受是不断交替的,收尾是,他心中是愉悦或者郁闷,这结果就是我想要的观点。同理,我就想先听一下他看原著的最后观点,而不是想知道他看过程中的情绪起伏。如果来了一句很中立的话,没一点感觉,那不就是视而不见吗。对人是轻视,对书就是白读了。聊着聊着,一个电话打断了我们的聊天,起身离开时,他笑笑着说,赶紧,办正事要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