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27463/b280f84eaa7bce8b.png)
时间都去哪儿了,怎么还未富有咋好像就要老了呢?
这个感觉不是只有临近退休的人,或已经退休的老人的深切感受。所以很多对余生很焦急的人,决心做个“养老规划”,但是当开始行动时,却发现一“余生”似乎不太多了,二“余钱”似乎也不够做个规划。
歌词里的老无所依,真的要在自己身上发生吗?
我们的养老通常有三个支柱,政府基本养老保障、企业养老保障、个人储蓄养老保障。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末,我国第一支柱存量资产约5.8 万亿元,占比超过70% ;
第二支柱存量资产约2 万亿,占比约为30% ;
第三支柱刚刚起步,占比微乎其微。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7463/4aa5c432f2bd72d4.png)
发展至今,我国第一支柱的替代率不足50%(即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与退休前工资收入之间的比率),政府面临着收入放缓、支出加快、部分地区的基金耗尽的挑战。
前两个支柱作为个人确实无法控制,况且俗话说靠山山倒靠水水枯,大多数普通人只能从自己入手,想想解决办法。
前几日有一篇网络新闻,一位70多岁日本老头上了上了电视节目,最老肯老族,据说是因为年轻时因为工作原因只工作了两年就开始在家啃老了,最亲的人也都已经过世了,他打算在用完父母留下的财产后就选择自杀。
我们还能感慨老人家家底还挺厚,大部分年轻人不仅没有家底可以继承,可能还得承担着老一辈的养老,苦就一个字。
美国的自由养老体系也好不到哪里去。
美国普通民众有两种可用退休金,一种是强制缴纳的,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可以覆盖到到90%的工薪阶层。但是由于缴费比例不高,一些中低收入群体,在职月收入也才 2000到3000 美元,退休后可能每月只能拿到几百美元。哎,这点钱的结果是日子过得是相当紧巴。
另外一种是企业年金计划,,在美国最主流的是“401(k)计划”。它是美国1978年在《国内税收法》新增第401条K项条款中提出的,所以被称为401(k)。这套计划很好理解,就是企业给员工设立一个账户,双方商定一个缴纳比例,按月往账户里存钱。这笔钱会由专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打理,员工等退休之后领取。员工可以自愿参与,也能自主决定缴存比例。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7463/62511ce21e82a9d5.png)
但是这套养老计划实际效果比它描述出来的效果差了个十万八千里。美国什么都讲自由,恰恰就毁在了自由。员工也自由参与、老板可以自由才人、企业可以自由重组、计划可以自由改变。
结果是数据显示,2018年,有将近一半的私营企业员工根本没有企业提供的养老金计划,涉及人数有5800万!盖洛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9%的美国人,当前最大的担忧就是退不起休。
可是美国的企业高管拿着拿着巨额薪酬,根本不需要退休保障,为了避税,却提前给自己存缴了大量养老金;而那些真正需要靠养老金度日的普通老年人,反而因为没有保障而不敢退休。这种不平等,正在撕裂美国社会,太深的裂痕可能会遭到极端的反抗,最后可能会谁都不好过。
在美国现在的美国老人还有工作可做,不知道未来等我们老去是否还有工作给我们做。因为现在超过50岁的老人,想去当个保安或者保洁赚取点生活费,却有年龄限制,未来中国老人很可能比美国老人也许更辛苦。趁着年轻不多备一些钱,老了真的可能困境重重。趁着年轻不多备着些技能,老了可能无工可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人在《礼记·中庸》中强调了事前规划的重要性。很多看起来遥远的事情,在没有预先规划的情况下,结果可能让人无措。
养老规划更是如此。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愿意找专业咨询师做规划的人越来越多,未雨绸缪确实有必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7463/29fb03477397447c.png)
《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角说:“I guess it comes down a simple choice.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我想只有一个简单的选择,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大部分普通人可能都是忙着死前努力的活。
我们可能都没有奢望能够过的多奢侈,只希望稍微能够体面点就满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