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征在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十七岁那年,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竟然愿意嫁给一位六十六岁的老头,而且老头家里已经有了一妻一妾。二十岁那年老头死了,大妻开始赶尽杀绝,经常虐待欺负两个小妾,甚至把其中另一个小妾虐待致死。颜征在实在害怕,便带着儿子回到娘家曲阜。她心地善良,走的时候也把另外一个小妾的残疾儿子也一并带回去。从此,开始孤儿寡母的艰难生活。但是,颜征在在当时是少有的个性坚韧、有文化教养的女子,即使生活困苦,她也极注重孩子的教育。
她的教育理念非常先进——激发学习的兴趣。家离宗府很近,所以每到祭礼,颜征在都会想办法带孩子前往参观。当时礼仪在社会中是很重要的,礼官也是也高尚的职业。颜征在尽力让孩子接触一些好的事物。看得多,孩子也记住了,并且自己寻找利用一切可利用之物来模仿祭礼过家家,也有上香、献爵、奠酒、行礼、读祝、燔柴。一个人的独角戏玩得津津有味,始终不厌倦。颜征在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花了大钱买了一套祭礼的工具,让孩子玩中学,学中玩。在其他知识的教育上,颜征在也是不断地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自发地学习。
孩子十岁的时候需要去学堂上学了,征在倾尽全力把孩子送去了全国最好的学堂里念书。孩子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
第二,遍寻名师。在孩子大一些以后,为孩子找一位好老师就变得非常重要了。颜征在找到了自己的父亲。颜征在有比平常妇道人家更高的文化修养也是得益于家里书香门第的传统。征在的父亲是饱学之士,在那个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识礼,可以见其开明。孔子在外祖父的教导下,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第三,亲自督导儿子的学习。颜征在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完全可以负担起孔子的初级教育。她教导的内容广泛。不仅教授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为了让孔子对阅读产生兴趣,他把父亲的全部书籍都搬到自己家里,而且另外开辟了一间房间作为书房给孩子用。
颜征在是谁的母亲?
孔子的母亲。
不平凡的母亲才会教养出不平凡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