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那卦:遁卦.小忍则安,知进知退。说的是在形势对我不利时,懂得适时退让,退让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今天通过一个案例看看是不是这个理。
能屈能伸,龙蛇之道
俗话说:“形势比人強,识时务者为俊杰”,面对纷纭变幻的世界,你能做到能屈能伸吗?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刘备由于苦不得志,迫不得已去投靠曹操。一日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酒席之间,曹操问刘备:“汝周游四方,一定知道当今的英雄,你道来我听。”刘备说几个人的名字曹操均摇头表示不同意。
曹操对刘备说:“所谓英雄就是要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接着问道:“那么当今谁能称得上是盖世的英雄呢?”
曹操用手指了指刘备,又指了指自己说道:“现在天下能称得上英雄的人,非你我二人莫属。”
刘备闻听此话,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不小心落在了地上。好在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巧妙借雷声掩饰住了自己内心的惶恐。刘备为何会被吓成这样呢?
因为,他与曹操心存异心,他正在养精蓄锐,他害怕曹操发现自己诛曹扶汉的意图。
刘备能够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在于他脑中始终常有一股夺取天下的霸气,这个霸气迫使他跟自己赌着一口气,也跟曹操赌着一口气,就是做个乱世英雄,而不能屈居下人,其次在于他聪明的处事方法,也就是为求存而善于蛰伏,为求得生存能够做到能屈能伸。
但是刘备在这点上与曹操相比还略有逊色。
刘备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占领了东西两川和荆州之地,然而由于关羽的失误,荆州被东吴夺取,关羽也惨死麦城。刘备得知消息,肝肠痛断,发誓要为关羽报仇,他要起兵伐吴。尽管赵云再三劝阻,但丧失了理智的刘备依然兴兵伐吴。后来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700里,全军打败。自己也一病不起,命丧白帝城。堪称一代枭雄的刘备不能做到,能屈能伸,感情用事。结果换来的是彻底的失败。
一个人有七情六欲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完全应该的,但一个做事只考虑感情的人,一定是个不成熟的人,事情是复杂多变的,感情往往左右人们的理智,使人们错误的分析复杂多变的形势。
刘备感情用事,在心态上,他无法与曹操相比。
曹操镇压了黄巾起义后,声势大振,有了一块较为稳定的根据地,于是派人去接他的父亲曹嵩。当曹嵩带着一家老小途经徐州时,徐州牧陶谦出于一片好心,同时也想借此结交曹操,便亲自出境迎接曹嵩一家,并给他们全家以热情招待。
一般来说事情办到这种地步就可以了,但陶谦还嫌不够,他还专门委派500多士兵护送出城,这样一来好心却办了坏事。
护送的这批人原来是黄巾军余党,他们只是处于无奈,才归顺了陶谦。而陶谦却没给他们任何好处,如今他们看见了曹家的车辆满载着金银财宝,顿时起了得心,半夜杀了曹嵩一家,将宝物抢劫一空。
曹操闻听此讯后,咬牙切齿道:“陶谦放纵士兵,杀死我父亲,此仇不共戴天!我要兴起大军,将徐州踏平。”
但是当曹操正准备率军攻打徐州报仇血恨之时,情况出现了变化:
吕布率兵攻破了兖州,占领了濮阳。这该如何治好?一边大仇未报,一边情况又发生了突变,如果曹操被复仇的心态所左右,那么他就看不出事情的发展趋势,也觉察不出情况的危机。
但曹操毕竟是个十分冷静沉着的人,而且很会控制住自己的心态,正因为如此,他便立刻分析出了情况的严重性,他说:“兖州失去了,这就等于让我们没有了归路,不可不早做打算。”
于是曹操彻底放弃复仇计划。立刻决定拔寨退兵,去收复兖州,他对事态做了较为全面的考虑,才做出了这个决定,从而摆脱了这次危机,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和势力。
将曹操的遭遇与刘备的情况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刘备仅失去了一个异弟关羽。曹操一家老小40余人被杀。曹操的恨应该更大、更强烈。刘备与曹操却截然相反,他只凭自己复仇的心态而制定实施了伐吴的计划,因此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
智慧金言
能忍者自安。我们面对纷纷纭纭的大千世界,对待千变万化的人间世事,要成功的把握住事态发展的“方向盘”,能够抓大局从全面考虑,决不可凭一时的冲动感情用事,最终做出错误的决定。事实证明能屈能伸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丈夫”。
暂时的让步是赢取对手的有利手段之一,在自己的力量不够强大的时候,借助其他的力量不断强大自己,可开辟一片新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