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考教师资格证,于是,再次坐起了镇上唯一一路公交:9路车。9路在10年前的名字是108公交。
十几年前,爸爸的生意刚起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市区采购货品,108公交搭乘着瘦瘦的爸爸,一路上从镇里到市区。日落西山,108公交又搭乘着爸爸,从市区返回家里。后来,爸爸的生意兴旺一点,规模也扩大起来了,不再需要亲自采购,一通电话,老板的货车就会把琳琅满目的商品送到家里。那时候,108公交承载着爸爸的生意梦。
2008年9月份,我开始离开家乡,“远赴”市区上高中。20公里的路程,1个小时的车程,对未满18岁的我来说显得遥远又漫长。报读时,是妈妈带着我,搭乘108公交来到市区;开学第一天,也是妈妈带着我和行李,坐上108。从08年的暑假开始,我就和108公交结下了每周一次的“车缘”。当然,一起坐108上学的,还有瓜瓜。
家里的公交,一开始没有刷卡支付的功能,也没有今天的扫描微信支付,一辆车配一位乘务员,负责收车费。家里的公交,不如城里的公交干净舒服,座椅又旧又脏,座椅靠背处还要贴满揭阳各大xx医院的广告,让人看了不舒服;家里搭乘公交的人,素质也没有大城市的居民高,很多男的会抽烟,呛鼻的烟味熏得整个车厢都是,那是我最难受的时刻;一起坐公交的,除了同校的同学,还会有揭东一中同学亲切的面孔。
108公交经常很拥挤,晚点上车就没位置坐。有次我和瓜瓜在车上坐着,到炮台时上来了其他乘客,于是瓜瓜和我把位置让给了其他人,结果不一会儿,后排又有空位,于是我们又可以坐下来了。紧接着又有新乘客上车,这时坐在后排的我们,没有起身让座了,瓜瓜一脸无奈委屈地说:“怎么高尚这么难!”
每次离家返校时,妈妈总会给我准备了一大袋零食,有苹果、牛奶、饼干等等。有两三次和“米二”同车,于是他感叹:我发现你每次都会带很多吃的!哈哈~内心不禁泛起开心和虚荣。
当然,也会遇到那个年龄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一次从学校回家,路过炮台,我跑到祥光牛肉店吃牛肉粿条。店家问我要吃多少钱的,我说8块(当年的物价还便宜嘞〒_〒),于是店家给我来了份猪肉粿条,吃得我好不过瘾呀,早知道就不该省这两块钱。同桌的阿姨和我聊起天来,得知我是市区一中的学校,不禁泛起怜爱之情,抢着帮我买单,我推脱不过,只好任她所为。阿姨买完单离开后,我吓得赶紧往外跑,不知此阿姨是何路神仙,有何用意?现在想起来,当年也太过谨慎,辜负了陌生人一片热心肠。
从108到马牙海关后,还有好长一段路才到学校。于是我和瓜瓜一下车,就被一群开摩的的男人团团围住了。我俩经常为了省一块钱的车费而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小小的摩托车载着我和瓜瓜,我在前,她在后,绕过榕城的街道,来到了学校门口。求学路上瓜瓜一路相伴,她更像我的亲人。
不知道过了多久,108公交改名字了,也不知道换了多少个公交车老板。路线还是原来的路线,司机不再是原来的司机。我和108公交的每周两会,也由上大学而变成久久一次的相会。
今天再次搭乘公交,看着一路驶过熟悉的街景,往事历历在目,内心感慨万分。时间飞逝,单纯而充实的求学路也早已过去,是家乡的公交,一趟趟载着我们,载着学子的勤奋刻苦,载着学子的踏实上进,把我们从农村送到了城市,从小地方送到了大都市。这一路,传播了许多质朴的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