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找回自己
2005年,美国社会学家鲍勃曾经在波士顿发起了一项“找回自己”的行动。
很多人放下了工作,拿出自己小时候写的日记,找到小时候玩过的玩具,请来小时候的玩伴,有的人甚至赶往曾经学习过的母校。
这些人,都有过自己的快乐,有过自己最美好的记忆。
他们的生活曾经也很充实,他们的心灵也曾经很富有,只不过在追逐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有些事情与情感,都慢慢地予以忽视和抛弃了。
鲍勃的这项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唤起人们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提醒人们注意充实自己的内心。
为了寻找小时候的自己,他们重返故乡,倾听乡音,触摸家乡的一草一木,追寻故人。
这是割舍不断的永久情怀,这是永恒的情感。
故乡,这是慰籍心灵、自我疗伤的地方。
在这里,你只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大自然的孩子。
回到故乡,可以使你不再触及繁华与纷扰,内心归于平静。
故乡,能够承受你所有的富贵与伤痕。
二、角色的迷失
一个平凡的女人,她要在一部戏中演一个王妃。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阅读各种关于王妃的文章,揣摩王妃的心思,模仿王妃的举止,甚至把自己的家布置成了王宫的模样。
终于,她有了王妃的架势,对角色也越来越驾轻就熟,并且顺利地演到整部戏杀青。
导演对她的表演很满意,她自己也是。
之后,她又回归到了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她仍然要做那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可是,她不再是骄傲的王妃,也不再有特殊的礼遇。平凡的日子,让她无所适从。
她发现自己会毫无由来地在丈夫和孩子面前摆架势、发脾气。这种王妃的习性,让她的丈夫和孩子开始对她抱怨和疏远,这让她非常难过。
在朋友面前,她也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谁”,才能跟别人正常地交谈。
舞台与现实,台上与台下。
因入戏太深,不能完成角色的转换,让她一时迷失了自己。
失去舞台,或离开权力,如果仍痴迷于此,不甘落幕,会让周围的人困惑和不解。
三、何时富有
美国有一位亿万富翁,匿名捐款25年,总额达2亿7000万美元。
那年,新泽西州的一家慈善机构,在第十次接到他的捐赠时,终于忍不住找到了他。
这个人是格雷斯·佩琪,他是新泽西的一位糖果商。
名声出去之后,记者蜂拥而至,当被问及“你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捐款”时,他答:“在感到最富有的时候。”
“那么,何时是你最富有的时候?”记者问。
“在我想捐赠时。”佩琪说。
捐赠,这是一种普世的恩泽。
我们对捐赠者没有硬性的要求,只要有一份爱心,多少随意。
每个捐赠者需要考量自身的条件,衡量自己的所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奉献能够温暖世界的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你想捐赠时,你就是富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