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到报摊要537步,徐小冬在心里默默数着,536、537。
走完最后一步,他看着正在忙碌的身影,身材瘦小的母亲这么多年经营着这个小店,一个人搬东西,收拾摊位,她一定过得很苦吧!
尽管岁月早已将记忆中年轻的面容侵蚀得面目全非,但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淡淡的微笑。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乐观主义者,即便承受了再多的痛苦,只要儿子还活着,她便能微笑着面对一切。
“怎么不多睡一会?”母亲见儿子到来,放下手中的活,关切地问了一句。
“我已经习惯了这个点起来。”徐小冬回道。
尽管已经从监狱里出来了,但里面准点的起床铃已经持续了十二年,长时间的习惯已经深入骨髓。虽然没有了熟悉的铃声,但身体的本能记忆让他早早就醒了。
上午七点准时开门,随着时代的进步,报纸杂志已经鲜有人购买,只有那些不习惯看手机的老人才会买这些读物去看。
店里的生意并不好,主要是靠着烟和槟榔以及饮料带来的收益在苦苦支撑。
徐小冬考虑要不要出去找份工作,毕竟两个人守着在这里,赚的钱也不会增加。两个人的生活成本增加了一倍,他好手好脚的,不可能待在这里啃老。
“妈,我想出去找份工作!”徐小冬边整理杂志,边说道。
“你多休息几天再说吧,刚从里面出来,先养好身体,等过段时间,我托人帮你介绍。”母亲似乎看出了儿子的惆怅,整理了下凌乱的鬓角,柔声说道。
她知道,年轻人肯定待不住,儿子要迟早是要出去闯荡的,不可能一直守在她身边,但还是会有些不舍。十几年未曾相见,现在出来了,她想让儿子多陪自己一段时间。
“我就在附近看看,不去远的地方。”
“那行,你就出去转转吧,这段时间也闷坏了,出去走走也好!”
望着儿子远去的身影,母亲的心紧紧揪在了一起,她能感觉到儿子的心里装着事情,和以前想比,变得沉默了许多,或许十几年囚笼般的生活,改变了他太多太多。
十二年前,在警察通知他们儿子过失杀人的事实之后,她心如刀绞,不明白心地善良的儿子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可怕的事情。那一刻仿佛天塌了下来,将她狠狠地压在地上,险些背过气去。
但事实摆在眼前,尽管她不愿相信,却又无能为力。在看守所里看到两眼无神的儿子,她逼问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儿子一言不发,眼神空洞,那是一种深深地恐惧和无力,整个人像是丢失了灵魂,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她心如刀搅,目送自己的儿子在审判席上被人指责、咒骂,直到审判结束,儿子带上手铐,穿着囚服被带出了法庭。
这一切都仿佛是一场噩梦,将原本平静的生活打得支离破碎。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周围的人不会去考虑他为何杀人,只知道他们家出了个杀人犯。
亲戚渐渐疏离,身边的朋友,同事冷眼相对,冷嘲热讽,处处为难。
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儿子,还有随之而来的舆论海潮。
舆论之下,他们如同过街老鼠,工作也无法继续,只能搬离原本熟悉的环境,重新开始。
但她始终相信自己的儿子之所以会做这样的事,肯定是有原因的。
从警察的只言片语中,她知道了个大概,儿子杀死的是一个地痞流氓,在争执的过程中,过度防卫,失手杀了对方。
而自己的儿子为什么那天晚上会出现在ktv,和这种混社会的人待在一起,到底是为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