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日记的“痴想”
不了的愿望:日记的习惯养成与普及推广
日记与成长系列之五,一尘
在下一尘,作为一名数学高级教师,在退居二线,离开直接面对面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工作岗位之后,宁愿暂时封存自己的专业优势,而热心、投身于日记的研究、普及、推广工作,为什么呢?
教书育人,家庭养育,学校教育,社会熏育,凡此种种,都离不开道(规律)、法、术(具体操作)层面的考量与制约。在下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孩子教育,十届学生的教育历程,使我深深的感觉到:日记,养成日记的习惯,是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自觉发展,贯穿“四育三界”的系统工程。老子教导我们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不言之教”在下认为首推身教(即率先垂范),其次就是定程序、立规矩。在下不揣荒露,在此愿意抛出日记传播的一些愚见。(20200602二4:30~5:26)
日记,在黑龙江的工作,首先要感谢一个机缘。2018 年博物馆日记第 三届年会开幕式,与第 二 届各省国学会会长联席会议开幕式合并同时召开。报道时恰遇黑龙江省国学教育学会副会长黄国梁先生,保定遇同乡,倍感亲切。交谈时黄副会长说日记属于国学,这个观点令我感到惊讶,同时更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说我抓学生写周记。追索起来,已经是 10 年左右的事情了。我确实带着本班学生的周记,到哈尔滨投过一次稿。只一面之缘,时隔十年左右的时间,黄副会长竟能一眼先认出我,这种记忆力着实使我感佩。回到黑龙江,在黄副会长的鼎力支持下,经过酝酿,在 2019 年下半年,在黑龙江省国学教育学会,新设立了第 8 个专业委员会,日记专业委员会,并由我来主持与负责。这不仅仅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幸事,更是河北保定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影响力的拓展与延伸的结果。感谢康殿英馆长提供和铸就的坚实厚重的交流平台,感谢寇广生副馆长的引荐与支持,感谢孙铁民主编的点拨与爱护,感谢全体日记同仁、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努力。在下愚见,日记原本作为一种个人行为和现象,要想上升到日记文化的高度,必须重视日记传播规律的研究,针对日记传播中的困难、问题、现象,研究应对策略、措施、方法。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河北保定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打造成中国日记文化传播基地,除了对社会上的日记专家、爱好者、名人的发掘与宣传,更要注重在中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特别是校长一把手中,挖掘、发现、培养日记爱好者,培育日记文化研究员。通过现有的日记文化研究员队伍,或个人或几个人联合,采取日记文化入校园活动,加强对中小学,特别是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日记宣传与影响。建立对中小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12 年日记作用与成长规律的研究。搜集事例,树立榜样,传播影响。比如山东诸城,百尺河中学管炳圣校长,一年一度的(校园)日记文化节已经进行到第 26 届,这是校园日记先行者的榜样。在下认为日记只有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才能具有道文化的属性,才能如同中医文化一样,成为呵护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文化基因。通过日记的积累作用,收藏属性,逐步通过中小学校园的普惠作用,促使中华民族的后代从小确立“个人文化”意识,虚心学习,广泛读书,积极思考,勇于培养自己的创造活力,给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附注:中国当下的中小学,特别是乡镇中小学,最明显的特征是流水的校长,流水的教师,流水的学生,“三年一届 六年一茬, 十二年一出飞。”蜕变成了教学训练机构,初三高三学生被训练成“考试机器人”,教育的功能大大退化,文的功能与化的功能更加贫弱。而日记如果上升到文化,恰恰能弥补这一缺失。在下想说的是,为了日记能够上升为一种文化形态,全国的中小学特别是乡镇级普通中小学,需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建立每一所学校的博物馆,积累、收藏每位学生每位教师的成长记录。使他们的成长痕迹,变成不能移走的“历史文物”,直至孙辈能看到祖辈曾祖辈高祖辈与自己同期的痕迹和成长经历,文与化的功能自然形成。这些不过是个人的痴想,虽然犹如痴人说梦,但是如果不计时间,终究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一尘,笔名,真名惠自强。数学高级教师,保定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日记文化研究员,黑龙江省国学教育学会日记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安太极城哲学研究院会员。上大学期间自主写了三年日记,发现日记在个人成长中的促进作用。1988 年当班主任,把日记变成周记,转移到学生身上,从学生报到第 1 天开始写周记,交周记,班级装订、收藏统一保管。假期建立学习小组,照交不误。直至领到毕业证书为止。教了 10 届 31 年初中数学,当了七届班主任,抓周记 23 年。印证了教学相长这一教育规律,育人亦自育,化人亦自化。2014 年转入学习、研究、传播《老子》(帛甲为主),挖掘其中的教育功能和创造力培养价值。2018 年 3 月,总结自己半生的智慧与经验,结合 34 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提炼形成一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高效育人方法《两法*三字*六字诀》。~20200606(六)11:45
47170605(五)
一、关于日记作为一种育人手段与促进成长、学习进步的方法,走进中小学学生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的设想。
日记入校园有两难。一是拍板领导接受难。日记原本是一种个人行为,要想把它上升为一种育人战略,纳入到学校育人管理的高度,首先教育部并没有明确规定
小学一年级,入学第一学期起点入门阶段的处理设想。两个结合点。(一)日记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二)日记与班主任育人工作的结合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满 6 周岁。日记,从一年级开始,还是有诸多不便和困难。即便如此,在下认为日记,还是有必要在一个儿童,步入正规学习之初,就应该涉足并掌握的影响成长、进步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