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本想只写一个“开启”,但还是加了一个定于“盛大”,因为这样的年会开启,实属不易。
这是我的一个个人愿望,也是做这么多年的“教师培训”工作以来的愿望(当然还有一个愿望未了)。
01方案开启
12月的某天,几乎只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第一届学术年会的文案。略微有些煽情,也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流程:征集成果——学术委员会打造——期末面向全校教师分享。
递给主管领导过目,征求意见。
很显然,领导们非常赞同。
于是,我放开开始干。
成果征集原则:自愿。全校两百多号老师,我想:有20位老师提交成果,就是成功的。
到了截止日期,只有六位提交。心有拔凉拔凉。
不过,也怪自己,没有在骨干教师群里特别要求。放宽两天,让骨干老师提交成果。
两日后,达到了我的心愿:20位。不多也不少。
后来和领导合计:学科组长们的课题分享也放到学术年会,这样8个学科组分享+8个个人分享。
02指导开启
于是,制定规则,把学术委员会的老师们分到学科组和个人,进行指导。
于是,我所在的组,从稿件到PPT,到分享,进行了两次现场分享的指导,理清思路,争取分享达到最大价值。
这里面,肯定有尽心尽力指导的,也有可能只是看了一遍稿子的。
这种指导工作,需要一个愿意听,一个愿意指导。
也就是说,是双向奔赴的。
03现场开启
本来我去问领导:谁当主持人合适?
结果自己领了一个任务:你就是最合适的。
好吧,我接了。
但时间的确有限,我不能自由发挥。所以,只是准备了一下开场和结尾。
这个开场,那也花了工夫的。
罗胖在2024年的跨年演讲中有一个很有底气的句子,我读前一句,大家读下一句,请注意感叹号的读法: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但!我!不!是!
我们学校从
2011年9月-2023年9月,
历时12载,就在今天,
我们说:我们不是草台班子。
“十二”是个神奇的数字,
数字“12”在古代希腊被人们认为是
完美的,象征着神圣、永恒。
中国古代纪年历法中有十二地支,
一年有十二个月,
一天有十二个时辰,
人体有十二经络,
人有十二个属相等等。
“朋友”“恋人”“家人”“过年”的笔画都是12笔。
那么一所学校经过十二年的发展,
是不是也是一场厚重的沉淀呢?
我们来回溯这些数字的变化:
6个——86个
20位——272位
200位——4000余位
这既是时间的功劳,
也是每一个泡小天府人的合力追求。
这追求里,
有一个又一个高位的决策;
有一场又一场有质的会议;
有一节又一节有效的课堂研讨;
有一个又一个真实具体的人;
……
十二年,
我们不断见证那些回归本质的探索,
和奔赴使命的成长。
破除“浅层生长”
推动“生命扎根”
带领学生触摸星辰
见证更多的可能
寻找教育之美
也实现我们的教育信仰
因为
教育,在我们之上
有些煽情,还是有些感召力。
8位学科组长的分享,聚焦主题,谈自己学科组的实践,既引领又提炼,对每位老师都是有所启发的。
邀请了学术委员会的蓝老师点评,全面,中肯。
8位个人分享,确实属于百花齐放,各美其美。围绕课堂教学、小专题研究、个人专业成长、突发事件管理、学生同伴关系的指导等,让我们见识了老师的精彩。穿插了互动提问,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学术委员会的游主任点评,带领大家进行复盘追问,反思行动。
这是一场互相启发的学术年会。
我们见识了如何从宏观的理论到课堂的实践之路,如何实现人课合一,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加速成长,如何从日常的事件中学到智慧,如何做一个学科组的课题建设之路,我们每个人都很用心。
结束语:
这是一艘朝向未来的船
此刻,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是抢占“舒适的船舱”
不是寻找“逃生的舢板”
而是合力让船继续平稳前行
看清彼岸
——为每一个孩子的最大可能的发展负责
让每个生命幸福绽放
成功抵达
一路共创教育之美
04评价开启
自我复盘,还是有遗憾的。因为分享的人有些多,所以互动不充分。加上我们又需要严格控制时间,不能往后拖,所以,就变成了赶着分享,少了一份从容与淡定。
这是第一届,本身就是广撒网,各具特色。第二届,拟定大家都希望听到的话题,进行成果征集,这样针对性就更强一些。同时,可以邀请专家到场,分场次进行,就更具有学术性。
从老师们的反馈问卷来看,70%的老师觉得很满意,还有30%的老师和我复盘反思的内容几乎一致。
所以,那还是用“盛大”来形容,不为过。
【部分句段引用自《重置系统》一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