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是IT和金融业
我们先谈谈历史,了解一个行业,关键是了解其整个历史,这样能从整体有个认识。
在国内,IT和金融是两个极其年轻的行业,大概都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不例外,这两个家伙都是舶来品,在我们对面的美国鬼子,金融业有100多年历史,贯穿着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强国的始终。而IT业,美国也是鼻祖,从第一台计算机到C语言,到数据库系统,到操作系统等等都是老美第一个玩的,咱们都是玩的他们玩剩下的…
所以咱们搞这行的要向美国鬼子学习,当然,向老师学习还不够,得结合中国的国情,搞出自己的东西,然后慢慢超越他们,最近几年这两个行业已经有相关的迹象了。
回到历史,我们简单谈谈两个行业的历史(详细的就不八卦了,也不是本文的重点,可以找相关的书籍看),以下说的肯定不全,懒得翻资料了,都是由本人大脑记忆中的,但应该可以一叶知秋…
IT业分三个阶段,90年代应该是个人英雄年代,一个程序员改变世界,比如耳熟能详的求伯君、雷军,都是一个程序员一款软件去改变世界。这其实和当时的国内外发展水平有关,毕竟那个年代计算机还是稀罕物,网络也还没通。然后,第二阶段是2000年~2010年这十年,伴随国内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完全普及,IT业开始极大丰富。做游戏的如盛大、金山、完美时空,做门户的如新浪、搜狐、网易,做搜索的百度等等都开始或成长或消亡。谈IT历史,其实3年为一代比较好,因为发展进化实在太快。第三阶段,是最近十年,关键词就是移动互联网。如果说上个十年是发展,那这十年就是爆炸,因为智能手机彻底让所有人都能触达互联网服务。伴随着互联网的爆发,BAT开始成为巨头,而中国的10亿互联网用户,也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培育世界巨头的肥沃土壤。因为只有到达10亿这个数量级,才会逼着阿里开发出目前世界最强的分布式系统。只有达到10亿级别,才有可能让摩拜单车这种互联网新事物,不首先在美国出现,而是在中国萌芽。最近十年,大家感触应该很深,总结而言其发展主线就是依托移动互联网达到触及每个人,然后使得IT服务能够渗透到每个人生活中的每个场景,这每个场景都是巨大机会。
当然,金融也是其中的一个场景。
经历过2015年牛市的同学,除了“4000点是牛市起点”到“千股跌停”外,应该还有个印象,那就是证券公司交易用的手机app简直是太烂了……
的确,这是金融行业的特点之一,那就是迭代的速度远没有IT行业快。因为,国内金融首要的任务是稳定,其次才是发展。但是,2015年牛市后,金融业其实改革挺多的。另外,需要给只关注计算机的同学普及下,金融业是重度依赖IT技术的行业。
把时间拨回到90年代,那个时候银行营业部逐渐开始用上电脑柜台,但你还会听到每天营业部下班时候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嗯,因为电脑功能还不强大,很多结算报表都是人工完成,再去分行人工汇总。
同样的,在证券营业部,你会看到大佬扛着几蛇皮袋的钱去存保证金,买股票。那时候,钱是不能通过转账转到保证金账户的…
IT技术给金融行业带来的是什么?是效率!
到了2000年代,国有大的银行和券商业逐渐搭建出了集中式的系统架构,也就是通过一个强大的分布式系统去处理各个营业部的业务请求,包括转账、交易以及日终结算。
金融行业系统同IT行业的核心需求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极其需要稳定、不能出错(都是钱啊~),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仅次于航空系统吧。所以一旦系统成型,大概十几年不会动,除非性能实在难以支撑业务量。
时间到了2015年,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金融行业的第一代集中式系统终于撑不住这海量的业务量了,改革势在必行……于是,各大金融公司开始重金招兵买马,大力改革自己的系统。
到如今(2020年初),我们可以看到咱们国家的各个银行、券商、保险的App都极好用,而且大数据、云计算这些IT行业的概念都用上了,也就不到5年时间。
作为经济的血液,金融的高效会促进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可能我们已经习惯了内地的便捷,殊不知,就在香港,你转个账,得跑去柜台排队,填写单子,另外还收取大额的转账手续费。而在国内,你只需要手机App点一下,就实时到账了(5万元内),而且还免费。这是什么事嘛,服务差还收费高!嗯,咱们国内的个人金融服务算是不错的,我们应该引以为豪!
长者说过一句话:“除了靠个人努力,也要考虑时代的进程”。现如今2020年,小康的目标业已实现,我们国家发展到达新的阶段。而强大的金融业是我国未来成为比肩美帝、超越美帝的必需品。虽然,我刚才说我们的个人金融服务效率很高,但是在机构金融领域,我们现在还很弱,我们和外国佬有着巨大差距,并没有多少话语权。
而落后意味着机会,我们学计算机的同学们,要立下金融报国的志向,投身到金融业,大有可为。金融是整个经济的血液,而IT是金融业的血液。
二、我们有多缺人
在上一节,我说2015年是一个节点,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倒逼金融业的改革。正是从这年开始,金融业开始大量招聘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当然也包括其他工科专业但是会编程的学生。因为,实在是太缺人,饥不择食啊……这就给计算机专业不是那么牛的同学机会了,虽然进不了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如BAT,但是金融业的回报并不比这些互联网巨头差。
这几年也是金融IT飞速发展的几年,就拿我们IT部来说,这五年,从几十号人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的几百号人,外加上千外包人员,但是依然人手不够。
正是资源错配,才有了套利空间。起点并不高,学历并不好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在这个行业做出很大的成绩。但这个空间正在逐渐减小,一旦一个行业成熟度越来越高,就会提高门槛,机会也会越来越少,同学们得抓住机会。
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国内金融IT业依然是非常非常人手不足的行业。就拿证券业而言,若对标美国投行大佬例如高盛,对方已经是超过一半的员工都是程序员,全自动化交易,对方现在称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仅仅是大投行。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美国佬走过的路我们大概率会再走一遍。
三、金融业IT需要哪些技能
接下来两节,不谈虚的了……来点干货私货,分享给后来的同学们。
在谈技能前,我们需要知道金融IT是干啥的,或者说这些金融公司需要什么?(这个思维很重要,包括求职等等,我们首先应该去了解对方的需求,再做有针对性的准备。)
就拿一笔普通的银行转账而言,你首先打开App(那么需要App的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需求人员等等),点击转账(这笔交易请求会发送到银行后台系统,那么后台系统同样需要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需求人员等等),瞬间到账(钱能够到其他银行的账户,其实还在银联的系统里面逗了一圈)。我们感觉到账了,其实后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日终结算,対帐,以及数据报送(监管需要),这些都是由各个系统配合完成。用户看到的是UI,但后面有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分布式系统在保障工作。
所以,第一项核心技能是分布式系统。建议大家可以找相关书籍看下,如果在学校里有课程修那更好。那本经典的《分布式系统》很厚,可以挑前面几章看(核心讲的就一句话,“计算机世界的问题基本都能通过分层解决”,这句话大家会在今后学习实践工作中体会到),金融行业的IT最基础的依赖就是大型分布式系统(其实,BAT的背后何尝又不是,阿里的分布式系统已经是世界顶尖了)。金融IT业的第一关键词就是系统,我们日常的核心工作也是围绕着各个系统的业务需求沟通、开发、测试、上线和运维进行。
除了系统,第二关键词是数据。金融围绕着钱,钱本质是一个账务数据,由此衍生开来的账户、交易、结算、报表的本质都是一条条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没错,第二项核心技能就是数据库。计算机的同学应该都会修这门课的,当然除了理论,更重要的是写sql(结构化查询语句)的能力。写sql贯穿着我们日常工作的全部过程,因为需要处理结构化数据。写sql的能力可以有意识的去练,这应该是面试必考的一项技能。你如果熟练运用sql,但是其他都不怎么会,没问题我会要你,但是sql不能是短板,不会那就不合格。
核心技能就是上面的两项,其他诸如编程能力、会哪些语言这些等等都不是重点,我们会看你做过哪些项目,这些能力只有通过项目去磨练出来。因为编程是一个在实践中提高的技能,所以准备工作的同学,要多多参与各类项目,小的项目磨练技能,大的项目提高认知。
四、求职经验
上一节已经说了大概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经验吧。
但求职这件事情,有点像谈恋爱,并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就行,话说恋爱也要靠眼缘吧…这里,我谈下我的经验分享。
第一个关键词是信任。我们未曾谋面,为什么我见一面就要你,不要他。为什么相信你面试时候说的,万一你是只会说不会做呢。所以,信任很关键。大厂招人,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熟人同事内推,就是这个原因。领导信任一位工作多年的同事,从而信任了这位同事推荐的新同事。学历其实也是这个作用,学历并不代表你会什么技能,只是证明你很大可能可以掌握这个技能。所以,学长、学姐、朋友等这些社会关系在求职中也是大有帮助的。
第二个关键词是无我。同学们会比较关注自己的技能,关注自己的理想,这些都没问题。但是,对于求职而言,我们要更关注企业公司的需求,把自己调整到适配对方的需求,才有更大机会被选中。我前些时也招人,我们正在做的项目赶进度急缺人。我很清楚我们要的是会sql,有测试项目经验,住的地方离公司近(能够加班),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听话的年轻人。嗯,功夫在诗外,技能只占50%吧,所以一定要了解公司的需求。
最后说下金融IT行业的食物链,咱们国情是这样的,大的金融机构都是由政府中央作为大股东控制的,所以很大比例都是国企。这些国企在食物链最上层,他们的系统,需要大量开发商去合作开发以及测试运维外包工作,由此形成了一整个产业链。国企对学历有硬要求(如今基本是研究生为门槛),但是开发商软件公司更关注技能,学历要求低些。我们前文说过,由于这个行业正处在飞速发展期,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在大金融机构、小金融机构还是在软件开发商,都大有可为。
(zlzwar3@163.com 2020年1月1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