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www.midavy.com
1848年,美国的西部淘金热正如火如荼。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90287/cfe73d9881421410.jpg)
全世界各地的淘金者齐聚加利福尼亚,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当时,来淘金的人主要可以分为3类:
筑路者:最早一批建设基础设施的人,为后人提供抵达金矿的能力。
送水者:为淘金者提供生活服务与配套设置,是淘金热持续不断的关键。
掘金者:真正下金矿掘金的人,是淘金热主要的参与者。
同样,在轰轰烈烈的“小程序掘金运动”中,微信、支付宝、百度等生态平台就是最早的筑路者,提供基础设施。第三方服务商就是送水者,是掘金者的后勤保障,广大中小开发者是真正的掘金人,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大生态平台高歌猛进,作为送水者的服务商市场却开始了洗牌的过程,有的小公司就地解散,表示坚持不下去了,还有的公司认为生意越来越好做,“因为市场开始成熟了”。
观点如此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小程序服务商的现状、难点、出路又在哪里?
服务商的下半场:
从“粗放”到“精耕”
在讨论现状之前,我们需要简单回溯一下小程序服务商发展的历史。
早在小程序诞生之初,就有很多互联网行业服务商盯上了这块肥肉,比如原来网站建站、H5网页模板制作的等等。
因为小程序作为一种全新的载体,以其无需下载、即点即用的特性,非常符合微信社交分享,冲动型消费的特质,由此吸引了一大批对流量敏感体质的商家,而这些商家们制作小程序,自然成了一门显性生意。
除此之外,小程序另一大特点是开发难度低,所以服务商准入门槛也不高,我们经常看到2-3人的小团队,一个老板、一个销售、一个开发,挽起袖子就干。
在当时,小程序生态以起量为主,重点是培养商家认知与使用习惯,所以在早期流量红利的浇灌下,这样的小团队在生存上没有问题,不过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只开发,不运营。
可是时过境迁,去年1月份微信公开课,微信团队公布了一组数据:小程序数量58万个,第三方服务商有2300家,而7月份的微信公开课上海站,这两个数据分别是100万和5000家,短短半年时间,就翻了一倍。
这两项数据说明了两个问题:市场习惯与商家认知已经逐渐养成;服务商生态竞争越发激烈。
在米大卫小程序观察不久前做的“服务商市场现状调研”中,有61.5%的人认为“市场竞争激烈”是现在服务商市场最大的问题。
量变产生质变,服务商市场的数量过载,必然倒逼市场走向分化。
扩大狩猎范围,避开同种竞争
站在整个小程序生态的来看,现在各大平台都在“扩充军马”,服务商的“送水者”角色也水涨船高。
但头部服务商难免存在站队问题,而中小服务商就没有这些顾虑,一个新的机会由此诞生:同时提供多个小程序平台的开发运营服务。
据我们所知,已经有很多服务商开始执行一种“多端合一”的方式,即为商家同时开通多个平台的小程序,诸如微信、支付宝、百度、头条等等,而后用统一的后台进行管理。
相比于寄居在单个生态,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打法,更加符合目前小程序全平台的发展趋势。
此外,还有的服务商将业务拓宽到了全渠道方面,提供包括PC端、手机站、小程序等各个渠道的服务。
这种打法扩大了生存范围,规避了与头部的竞争。就像生态学里的“同种竞争”的理论,领地相同,食物相同时,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反之则相安无事。
米大卫小程序认为,对一个健康的生态而言,筑路者、送水者、掘金者缺一不可,三者相辅相成,一同促成了生态繁荣,虽然现在服务商市场面临着洗牌的局面,但也正是中小服务商弯道超车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