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哲学家泰勒斯,就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大地浮在水上,万事万物都是水形成的。这种理论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难免粗糙了些,但这毕竟是古人理解世界的起点。泰勒斯之后,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尼认为,将万物的本原看作风、火、水、土之类的理论都是错误的,世界的本原是“阿派朗”——通常被翻译为“无限”或者“无定”。它是不可见、不可感,没有边际,永恒存在且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的。“阿派朗”内蕴含着相互对立的力量,例如冷与热,干燥与潮湿等,而万物就在这些对立力量的作用中诞生。而爱利亚学派的赫拉克利特提出,万物的本原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的尺度燃烧,按一定的尺度熄灭,这“尺度”之中还蕴含了他的逻各斯(logos)学说。爱利亚学派的另一个哲学家巴门尼德,他的观点和赫拉克利特恰好相反,他提出“无物运动”“一切皆一”,实在是不变的,亦是不可被感知的。
第一推动者是不动的动者
仔细琢磨一下四因说,其实不难发现,在“动力因”的内部蕴含着另一个推理:制造雕像需要雕塑家,种子发育需要外部的养料和阳光。以此类推,任何具体事物的动力因都不是自己,运动的东西都是被其他的东西推动的,A被B推动,B被C推动……因此,必然存在一个第一推动者(first mover)。这个第一推动者自身并不运动,却推动了宇宙中所有其他事物的运动,所以亚里士多德又称之为“不动的推动者”。
那么,这个不动的推动者在质料和形式上又是怎么样的呢?形式因决定了事物“是什么”的本质属性,而质料是指构成具体事物的物质性基质。以生物为例:假设从微观层面开始观察一个人,就会发现一个细胞由一些质料(如细胞膜、线粒体等)组成;再上一个层次,细胞就成为了器官,如肝脏、大脑等的质料,或者说是细胞帮助器官实现了其形式;再上一个层次,各器官又成为了整个人体的质料,来实现人体的形式。由此可见,高级事物是低级事物的形式,而低级事物是高级事物的质料。如果将这种逻辑推向极致,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没有任何一种具体的物质可以作为宇宙的第一推动者,否则就会存在更高一级的事物作为它的形式,那就会陷入无穷倒退(infinite regress)的逻辑谬误。因此唯一可能的结论就是,第一推动者是非物质的且是纯形式的,它是宇宙的最高形式。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质料先于形式,潜能先于现实,唯独第一推动者是形式先于质料,现实先于潜能的。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有第一推动者才能说是绝对完善的。有人认为纯粹的非物质的存在只能是精神或思想,古希腊人称之为努斯(nous)。数百年后的基督教的神学家一般将这个“第一推动者”解释为上帝。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没有第一推动者,所有的运动都不会发生。对此有一种形象的比喻:上帝对着宇宙踢了一脚,随后有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万物处于普遍的运动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