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水润随笔丨(2018)第十三篇

水润随笔丨(2018)第十三篇

作者: 花香小札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2:39 被阅读3次

再一次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也是关于音乐的诗词,喜欢里面描述的音乐画面及意境。记得这首词上学时曾无意识地背过"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现在再看整首词,才有感于里面文字的动人动情,叙述很有画面感,琵琶声声欲出纸面,词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皆深刻隽永。

看一些书,总会看到言语的矛盾所在,有时会讷闷,但辨证地想,整个宇宙皆是矛盾的统一体,都需要用辨证的方法去看待问题,及宇宙万物。

当看智慧书藉时,也会发现许多言语自相矛盾。故而,只能融汇贯通,汲取自身特质所需。

走在路上,想起南师《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中所讲一位博通天文的老先生,走路眼睛都看着天空,不看人世间,说人世间太狭小,不屑看。理解,这也有两层意思,如他般,大多时候也只望天空与大自然。

在看《庄子》时不禁想要查寻,庄子一生是否快乐?孔子一生快乐吗?看一些圣贤的故事,虽不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他们的心境、生活,却能感受身负人类历史使命的圣贤们,快乐远没有普通人来得容易。有什么样的成就,就需承受什么样的沉重。当然,也希望庄子如他所写一般逍遥快乐,不为人知的内心快乐。

看世间悲欢离合的人们,有时不禁感怀泪下,感慨于前不久写的这句话,活着就已经很美好了,就已经很美好了。所有的人都应对自身好一点。

如果造物主有情识,当他揭开人类感人的一幕又一幕,他是否会感动,是否会感怀很深,是否会慈悲,从而再把人类社会建造得更美好、圆满。真希望造物主是仁慈的。

很多时候,后知后觉。

虽"道"言不论粗雅,自己还是很论粗、雅。清雅为人生观。

无论是音乐,还是所有的技能,皆因熟能生巧,天赋也需勤练。

不用耳朵去听,眼睛去看,而用心来听、看,听内在的心声。

走在阳光、和风中的多彩树林,宛如走在琴 诗 书 画中。想,这就是以后的人生。第二人生。

人是有情感的生灵,情感是相互的给予,一个人既使再有理性,再豪迈洒脱,也会在情感中呈现柔软的一面,也会表现得如孩子气般,哭笑自若。

在写《庄子 人间世》时,感叹太过繁难涩晦,所看注释也旨不达意,想,为什么就走在了这条道上?也无法退了,只能知难而进。也理解那些无法全身而退的人们,只能步步走在自己的道上。当想开了,不再执着了,就无所谓道了,也就接近道了。

《庄子》一书粗读译文可开阔眼界,开拓心胸,但如果深入字句究其理,则难矣!读书笔札中的庄子篇仍择己所好,摘想要记录的字句,再给予简单明了的注释。以后的国学篇亦是如此,记下认同的文言,再加以注释。

《庄子》第三篇读书笔札《庄子 人间世  上》完稿发出后,也不知怎么就发现将庄子写的人间世习惯看成人世间,感谢冥冥中,不至于闹笑话。但文章是花了很大功夫写就的,人间世和人世间想来想去,应差不离其,就这样出稿吧。过后想想,会觉得人世间的范畴更广更阔,更适合思维突破。

有时回首,觉得自己走的这条道是神奇的,也是冥冥中的。经过大自然的洗礼,在大自然中体悟,然后回到理论,用自然体悟去解释理论。无形中好似安排着走在这条道上。

读到现在,老庄的思想教人以轻松自由,很好奇那些读过老庄学说的伟人,为何还那般有冲劲,也许是自身的使命使然吧。

在安静听钢琴曲写文时,忽然一首钢琴曲让心悸动、感动起来,看了一下钢琴曲目,直觉得灵魂不可思议。在我写文,无意听音乐时,它却在一处听到了它的共鸣。灵魂与我?不思其解。我理性,它感性,我将它罩在了里面,它常常借我抒发它的感想,而我常常在禁锢它的天真,但也会爱惜地释放它的部分天真。

古代圣贤皆说皮囊只是一个载体,现在觉得在皮囊和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是两个。一个理性,一个极为感性,合而为一就是现实中的那一呈现。

十一月二十二日· 小雪 

暖冬,小雪时节仍暖和。

就附上这首《小雪》诗句,应和小雪时节: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怕冷,所以四季中不想过冬天,而冬天是最能感受温暖的季节,寒冷时可更好地感受温暖。冷与温暖相对又相成。

窗外两树红叶,如云霞在枝端,彼此互映,很动人。

庄子所言无用即大用,也许世间每一个真正的人都希望自己如那棵栎树般,华盖绵长。

曾说过,写出文篇,一留给自己,二给天地消融。有时会觉得天地真在消融,常发出一篇文章后,会神奇地发现笠日的天地景致会与文中描述相合,让自己再一次体会文篇中的情愫。真正体会到天地与我和一的境界。

一星期两篇文章出稿,是否少了,虽滴酒不沾,也知好酒的香醇需经长时间的酝酿发酵,两篇文章写好稚形放在那,想想,改改,一星期有时也仓促。但尽量能多出稿,多积累。

喜欢孙悟空,喜欢《孙悟空》这首歌,觉得阿信就是孙悟空。取经路上,唐僧师徒也有五人(包括龙太子化身的白龙马)。他们是否正是音乐路上的孙悟空他们?最近才分辨其他四位,也不知怎么对号入座。想想,他们的一生将是怎样一场并肩而行的光辉旅程。喜欢五月天的歌,无论何种情况下。既使心灵花园不再一直一直放五月天的歌,也在心里最喜欢他们的歌。

常会梦见看星空,星星组合成各种梦幻的图形,很浪漫唯美。文字天地就是我的一片星空。

备注: 此篇写于十二月初。

相关文章

  • 水润随笔丨(2018)第十三篇

    再一次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也是关于音乐的诗词,喜欢里面描述的音乐画面及意境。记得这首词上学时曾无意识地背过...

  • 水润随笔丨2020 第十三篇

    苏轼诗文,旷达、乐观,透彻《庄子》哲思,用齐物论、相对论观照世间人事,自我遣怀,倔强、从容地行走人世间。 清、真,...

  • 水润随笔丨2021 第十三篇

    当找到心灵的纯净时,每样事物都具有了意义。 尼采名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生命起舞飞扬,更多...

  • 水润随笔丨(2018)第四篇

    知识是开启智慧、自由之门的钥匙。 也许当足够童真时,就有了一颗全善的心。 发现被人们景仰千秋万载的圣人,都有一颗极...

  • 水润随笔丨(2018)第八篇

    早期的智者,早已把人类该思索的一切似乎都思索过了,留下文字让后人找到共鸣。比如柏拉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有些...

  • 水润随笔丨(2018)第五篇

    不得不感叹,很多事情都有关联。很久才看一部电影,点进去看日本影片《蜂蜜与四叶草》,不想,影片的剧情竟也与油画有关。...

  • 水润随笔丨(2018)第九篇

    最近沉浸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很多乐章都很好听,感慨,既使过了几个世纪,在现今听,仍十分动听且有感染力,是音乐世界的瑰...

  • 水润随笔丨(2018)第二篇

    每一个人的灵腑内可能都有许多颗心灵的种子,当学到某项技能时,相关心灵的种子就开始生长发芽,开出意想不到的花。尽量多...

  • 水润随笔丨(2018) 第三篇

    在自由的境界中,传播善知。 中国画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要选其一的话,会选竹。自比性格如竹亦如柳,当首选竹。...

  • 水润随笔丨(2018)第十二篇

    看《庄子今注今译》作者陈鼓应前辈的前言,深深感触,虽没出生在军事、政治动荡年代,却依然震撼到心灵,激起阵阵波涛,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润随笔丨(2018)第十三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ki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