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还是照样得看,虽然步入新财年,感觉会更加忙碌。新的技能,学起来也是相对吃力。还好,如今,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分心。对于帝都的风景,也少些期待。而三两成群的朋友,也难有新奇的活动可以组织。平常周末,运动算是比较好的选择,羽毛球、篮球,还有作为宅男标配的电影。一天天,岁月无声地流动。
而书本,总是让我保持激情哪一个。
读书是一个颇理想主义的事情,读书,意味这个人会在某种情况,主动选择孤独。这是很讨人厌的一种行为,人们都喜欢和外向的人分享喜悦,但都不会同孤独的人透露悲伤。何况,孤独的人一眼就能看破你颤抖的内心。读书,终究是将自己的内心,锤炼成一个更坚强的实体。
《希拉里传》,这本书并不好。也许是翻译腔太浓的缘故。反正没有以往看的翻译的书看得爽。关于希拉里的少年时代,笔墨很多,写得稍合我意。正如凡事因果,希拉里后面在政坛的风云,在婚姻的寥落又默默忍受,都非一时的选择。
希拉里,毫无疑问是个女强人。在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她同克林顿共同竞选的事情。在很多场合,竞选的主题竟然是围绕着她开始争论,竟不知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本书的立场问题。我是很佩服希拉里,在当年的桃色绯闻中表现的,翻开本书,才知,克林顿早并有旧的履历。外国人都比较理智,一般不会给多次机会,希拉里是异数吧。但希拉里貌似在学生生涯,感情生活也是颇多选择,又有常伴的心灵导师,加上对于权力的追求,或许婚姻这种东西,早已经弱化了吧。
说到底,哪些日夜以此为追寻的人,终究是闲的吧。若每天都能极富激情地投入到某件事情中,生活总归是忙碌而充实,会少很多失落感。
近几天来,脑海中总盘旋着一个念头。今年24了,明年25了,对于后面的人生,颇多恐惧。前些日子,父亲把老家的房子装修联系好了,房款什么的贷了不少钱。父母年纪逐渐大了,而自己依然是感觉尚未成立。因和妹妹读书耗去不少钱,至今也算居无定所的感觉。拥有自己的家,这种愿景逐渐变得现实,有时想起心里又特别舒服。
读到一句话,凡是能用钱实现的梦想都不算梦想,确实。如今的工作也是压力丛生,变化的氛围,倒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起来了。但牢骚还是难以根除,总是很多怀疑。自己的规划是什么呢?希拉里,读大学,别人就评价她可以成为美国总统,第一眼看到克林顿,就暗下定论,此人可称为美国总统。神奇也。而我的激情是什么,张哥因为没有激情离开公司。我究竟是对数据有多大的兴趣?有时不敢细想。心里是羡慕那种不为生活而做的选择,但是没有那种被动选择,人们还有什么多好的参考维度。若喜欢吃饭,就去做一辈子饭,我也受不了。我觉得,我倒没有成为美国总统这种狂热的志向,或者,我只希望某天,自己做的事情能成为一个标准,或者是与众不同的东西吧。呵呵。
在书里读到的人生,并没有很理想的那种起步。真说理想的起步,那也是不存在的。尴尬和纠结,始终伴随一个年轻人的成长,这才是常态。我总是一副欲求不满,求而不得的状态。仔细想想,我并非激情满满地投入,战略上懒惰,确定自己最后结局,战术再勤奋也无济于事。这些日子,逐渐找回节奏,也许是该做好自己该做的,积累人生,实现内心的想法。
有时会想与好多朋友的关系,倒像是形同于无,这句话感觉价值观颇不正确~想起,大学毕业,还能有一伙人一起吃饭。聊起共同的爱好,足球和妹子。纽带的维护,和小船的翻滚,也是很艺术的事情。我突然也不怪自己,多次在别人的世界里不告而别。君子之交,淡淡如水,难以为继,相忘于江湖也就不觉得遗憾。
成长,是对过去的一种撕裂,尽管过去的生活还在你的影子里。之前习惯在别人眼中和行为判断自己的价值,那样的一个跟随者,究竟是受人摆布。我无意引领别人,秀给别人看,只想做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来看,《希拉里传》只做到一半,所以书看到一半,也就放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