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问题:“如果这几天的经历是一个故事,你会怎么写?”
<问题说明>
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需要做许多的事,但人生并不是事情堆砌出来的合集,而是一个有机、丰富的整体。甚至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精彩的故事。发现这个故事,需要一位作者,就是你自己。
可以试试用他人视角来记录你的故事。注意是故事哦,不是完成事项合集。
每个人有不同的特征倾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10191/020c58143d428486.jpg)
~ 黑色思考帽的人倾向批判而显得悲观,比如磁石这种人。
~ 黄色思考帽的人倾向看到积极方面,却容易忽略不足。
~ 白色思考帽的人倾向看到数据,却容易冷冰冰。
~ 红色思考帽的人比较依靠第六感,不容易跟人同频。
~ 蓝色思考帽的人倾向按秩序控制好一切,但难以面对能力圈外的世界。
~ 绿色思考帽创意无限,但不容易落地。
用他人视角记录,黑色帽的人可能会补充上缺乏的红色,白色帽的人可能会补充上缺乏的红色,而蓝色帽的人则可能会补充上缺乏的绿色。
试试看……(可以包括写实部分/已发生、期待部分/未发生)
磁石的一段故事(第三人称)
他经历了两周的习惯养成之后,似乎有一些低沉了。从周期上讲,似乎到了一个低潮的节点,毕竟,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不是无感的机器人,不能一路“干!干!干!”
他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试着思考一些问题,但效率很低。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意愿问题。“激情四射”和“死气沉沉”的结果明显不一样。
他还是照常下午4点出门到西边的郊野公园里完成日行一万步。按着往常的经验,走一走会调整状态,并且会不经意的收获一些灵感。
老天眷顾他,他是幸运的。
在往回返的时候,碰到一个邻居老哥,平常只是那种电梯问候的关系。因着俩人一个是跑回来的,一个是走回来的,借着健身的话题就顺便攀谈起来了。
老哥姓“管”,名字和管金生只差一字,联想到这个大佬,还是以前金融行业的职业病吧。
老哥居然跑过多次马拉松。不是底子好,也不是运动员,而正是因为他过去身体不好,不跑特难受,使得一步步跑过来的,马拉松不过是个结果而已。现在,跑步和他的生命连为一体。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10191/9964462b45ccb0be.jpg)
年轻人喜欢这个故事,喜欢普通人可以转变的方法,而不是有天赋才能做的宝典。像《掌控习惯》的作者詹姆斯·克利尔就是从一个鼻骨颅骨骨折、大脑震荡、眼球只连着一层皮、时常癫痫的废人,靠着一点点正确的习惯养成,6年后恢复成一个获得“校长奖章”的橄榄球球手。
老哥不仅仅自己跑过了这8年,还带着一些“残兵败将”跑过了过来。这些“残兵败将”有全身三高走两步就喘的中年男人,也有免疫系统有问题的小伙子。老哥带着他们跑过来,在他们身上产生了奇妙的疗愈效果。要知道,这些人的过去处在吃药也无解的状态。
老哥打开了停不住的话匣子,不是为满足表达欲,而是为了邀请眼前的年轻人。
年轻人眼前一亮。能跑马拉松的人有什么做不成的呢?跟着这样的人会怎样呢?回想前面曾有一段坚持半年的跑步,甚至跑过了严冬。只可惜没有人带领,加上“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倾向,这段跑步断掉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10191/03dc2be7ba93ff8a.jpg)
在俩人分开的时候,年轻人认真的说了句,“下次跑步的时候,老哥叫上我!”
PS:在记录他的故事的时候,一股脑先写下来,再整理顺序,而不是先捋结构,再填充。有时候,并不需要太高效,或许,也不是给别人看的。毕竟,人不是无感的机器人。看看一个人的卧室,总有那么点随意的符号在里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