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大促今晚就要开始了,很多小伙伴都在物色适宜的羽绒服,这两天笔记留言中关于羽绒服的咨询也比较多,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首先要给大家科普的就是羽绒服的定义,什么样的服装才能被称为羽绒服?根据国家羽绒服产品标准GBT 14272的定义,羽绒服装是指以羽绒为填充物,绒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的服装,这里又引申出两个名称“羽绒”和“绒子含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8039170/e857676845d55415.jpg)
根据国家羽毛羽绒标准的定义,生长在水禽类动物身上的毛发统称为羽毛绒,其中标称值为绒子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称为羽绒,小于50%的称为羽毛。羽绒包含有完整的绒子和从绒子上脱落的单个绒丝、以及一些毛片和羽丝,绒子含量是指羽毛绒中绒子所占的质量百分比。
![](https://img.haomeiwen.com/i8039170/6735e847ad7b8b8c.jpg)
我国关于羽绒服的产品标准是GBT 14272,最新版本是GBT 14272-2021版,这个版本是从去年4月份开始实施的,经过一年的过渡,理论上今年新出的羽绒服都是要按新标准来实施的,如果你买的羽绒服标签上的产品标准还是GBT 14272-2011,那么它基本是库存产品了。
羽绒种类就是鸭绒和鹅绒两种,当然有些厂家会标示绒子的颜色,如白鸭绒或灰鸭绒、白鹅绒或灰鹅绒,这也没错,但就保暖性而言,白绒与灰绒没有区别,最主要考虑的是羽绒渗色的问题,一般浅色的服装用白绒会好些。
关于绒子含量,这是新标准与老标准最主要的区别,老标准只要标注含绒量就可以了,但新标准必须标注绒子含量,因为羽绒包括了绒子和绒丝,老标准所标注的含绒量相对新标准而言要宽松得多,根据羽绒质量标准,标称80%的绒子含量的羽绒中可以包含不多与10%的绒丝和羽丝,所以如果新标准标示为80%绒子含量的羽绒服,在老标准中可以标为85%甚至90%的含绒量,这个对于羽绒服的保暖性的差别就比较大了。
充绒量是指服装中填充的羽绒的重量,单位是“克”,充绒量越多,相对来说羽绒服的保暖性就越好,当然价格也会贵一些。
这两天在咨询的留言中,关于填充物的标注还有几个比较忽悠的地方,小伙伴们要留意:
一是填充物标为“90%鸭绒 10%鸭毛”,这个不懂的人一看还以为厂家很认真,把鸭毛的含量都告诉你了,但其实他是在给你挖坑,因为他这里的90%鸭绒并不是说鸭绒的绒子含量是90%,而是指他的填充物是由90%的羽绒和10%的其他物质组成,至于绒子含量是多少就不得而知了,根据国家羽绒标准的规定,绒子含量超过50%的羽毛绒就可以称为羽绒了,所以他这个“90%羽绒“其实可能绒子含量只有50%。
二是绒子含量标示为“92%”,甚至还有后面带小数点的,不懂的人一看可能还以为这个绒子还不错,其实这也是不规范的,商家有故意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因为根据羽绒服产品标准的规定,绒子含量标示分档应符合羽绒质量要求标准的规定,而在羽绒质量标准中,绒子含量分档是按50%、60%、70%、75%、80%、85%、90%、95%这几档来划分的,并没有92%这一分档。
![](https://img.haomeiwen.com/i8039170/912a062f500404e4.jpg)
三是充绒量标示为“90%”,很多人认为是厂家写错了,应该是含绒量,但我个人还是认为厂家有故意混淆概念的动机,如果一个羽绒服生产厂家连羽绒的基本规范都不知道,我不认为他生产的产品质量能有多好,或者他就是个假的羽绒服产品。
第四就是有些标签上写的产品标准号是新版本GBT 14272-2021,但是在绒子质量的标注上标的是“含绒量”,而不是新标准要求的“绒子含量”,这样的产品我也建议大家谨慎购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