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命周期投资法(投资周记20171010)

生命周期投资法(投资周记20171010)

作者: Jeff_孙 | 来源:发表于2017-10-10 18:17 被阅读0次

    《生命周期投资法》是美国耶鲁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写的书,今年7月刚出中文版,由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陈丽芳翻译。陈丽芳毕业于宁波大学英语系硕士,是我的校友。虽然我不认识她,但因此觉得这本书跟我很有缘分。陈丽芳还翻译过《华尔街潜规则》《技术分析指标入门》《经典技术分析》等十几部著作,基本都跟股票投资有关。可见她也是一位身在体质内,心在资本市场的有志青年。

    我​是看了王烁的得到专栏《大学问》才第一次知道生命投资法。他先后访问了两位原书作者。专栏文章很短,但内容直指核心。半年以前第一次看到文章,我稍有触动。直到昨天,我咨询了一位资深基金经理对职业的看法以后,加上半年来学习的证券知识,再看一遍文章,有了醍醐灌顶之感。

    所谓生命周期投资法,就是将投资多元化运用到时间维度,​根据整个生命周期的现金流做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多元化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投资工具多元化,股票、债券、房产、外汇、黄金、大宗商品,甚至艺术收藏品、比特币,都可以做配置。每个品种的收益率、风险率和流动性都不一样。​多样化配置可以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率。

    第二个层次是区域多元化,​分发达国家市场、新兴国家市场等。以股票为例,国人目前能做的主要是A股、港股和美股。区域多元化的逻辑很好理解,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而中美两国在地球两端,一个发达一个发展中,政局都相对稳定,政体和法律体系都不同,投资这两个市场是很不错的投资组合。

    第三个层次就是生命周期投资法。人一生的收入是不平均的,年轻的时候财务资本很少,人力资本很多;老的时候财务资本较多,人力资本越来越少。从现金流上就表现出年轻的时候少,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到退休时没有收入(不考虑退休金,国外退休金可能倒闭)。为了熨平现金流,最大化的运用复利效应,就要把未来的现金流贴现到现在来投资。

    这里会出现几个问题。首先是一生收入的现金流估算。有的职业很好算,比如公务员,基本跟债券一样很稳定,涨幅不大。但有的职业很难估算,比如基金经理,成长性很高,波动会很大,有点像股票​。这就需要每个人对职业有深刻认识,能预判未来的个人发展。

    其次是贴现后的金额不是个小数目,手上没有那么多钱。那就要想办法用杠杆,也就是借钱。如何取得低成本、长周期的贷款,是做金融的重中之重。这方面公务员职业有先天优势,一般小几十万基准利率上浮30%以内的信用贷款都没有问题。

    第三是​加多大的杠杆。书里有个公式,是夏普比率除以风险偏好系数。夏普比率有标准的计算方法,风险偏好系数则在书中给出了一套测算方法。

    第四是投资什么。主要是股和债两大类,怎么分配则又有一个原则。前面讲了不同职业有不同资产属性的特点,公务员相当于债券,基金经理相当于股票​。那就相应投资另一种资产,公务员全部投资股票,基金经理全部投资债券。这两种职业是两个极端的代表,其他职业自在两者中间取值。

    ​在做这样的多元配置过程中,个人认为最难的是获得杠杆,其次是估算现金流。现金流估算不准,影响的收益率不会很大,但杠杆不同,几年下来的复合收益就会相差几个数量级。

    由此我想到了房产投资。中国过去20年的大类投资品中,上证指数和一线房产的涨幅是差不多的,但今年7月份银行业协会有份报告说,中国的亿万富豪中​炒房的比炒股的多,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买房自带3倍杠杆,而且是低利率、长周期的好杠杆。相比之下,炒股就很难有这么好的杠杆可以用,账户融资利率是8.6%,配资超过10%,且都是短期的。由此看来,前几年不买房是多么大的错误,普及金融学真应该从娃娃抓起。

    ​另一个感悟则是对职业的认知。也许职业真的没有优劣之分,有的是人的品性差别,和市场有没有对冲风险的工具。有些人做什么都很像样,哪怕遇到不好的境遇,也会转危为安;而有些人却只会把一手好牌打烂,还要怪环境、怪队友、甚至怪对手。前者是极少数,是人中龙凤,我们大多是后者,只能期盼早点觉悟,挣扎着改善自己的品性。至于投资工具,那就是发达国家、发达地区、一线城市的优势了。

    未来只会有一种税,叫智商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周期投资法(投资周记201710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rb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