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来自个人学习笔记,个别地方加进个人思考。
发文主要做个人学习输出沉淀和交流,观点及内容仅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期内容主要来自九方黄伟老师经伟学习。
泡末有时不可避免。如果能正确识别泡沫,在其中看到风险规避风险、找到机会抓住机会,值得学习和总结,总之还是基本功。经验,选股和择时时,利用好泡沫,但要规避掉风险。
一、个股估值的高估与泡沫
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判断,
一是以市场认可价来参考
市场认可价,就是在某个时间区间内市场中大部分主要投资者对于个股股价的可接受位置的均值。
当股价运行远远高于市场认可价时,就认为这个个股被高估了。
有一句话,“市场的选择永远是正确的”,多数市场筹码集中,相当于市场对它的普遍认可。如果超过价值区域太远就视为高估。
二是根据市盈率(PE)来判断
横向与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市盈率一起对比,如果市盈率远高于同类型的公司或者预期及发展前景相似的公司,就可认为是被高估。
这个应该也比较好理解,高估值一定要有高估值的道理,价格一定是围绕价值这一核心 。
举个例子,同样是一个行业中做同类产品业务的两家公司,A公司目前PE是30倍,B公司PE是80倍。两家公司业务类型差别不大,如果市场给出的合理PE是30倍合理,那从市场认可来参照,B公司就是被高估了。低估的判断逻辑相同。
纵向时间对比,如果市盈率处于市盈率历史分位数的绝对高百分位区间内,就认为是高估。这就需要从时间维度,综合判断其历史市盈率的情况。
比如,以前行业平均PE为15-20倍,A企业PE达到40倍,认为高估。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整体估值提高到25-30倍,那A公司的PE还是20倍以下,则认为是低估。
每个时间段都会有其对应的均值区间。
三j 以分红回报率来参考
一般只适用于大蓝筹、分红收益稳定的类蓝筹与类白马股标的。
如果每股分红回报除以股价显著高于银行贷款的利率,即为高估。
大市值的权重,每年分红,用税前分红/股价,与银行存款利率相比,进行判断是高估还是低估。
主要适合银行、保险及制造业中的大块头的蓝筹公司。
二、高估个股的主要分布范围及其在盘中、K线图上存在的观察点
1 、类仙股(股价非常低,流通盘小)
流通盘三个亿以下的、股价十元以下的小股票,股价低市盈应该小,其市盈率估值普遍超过80倍(说明盈利非常小),市净率估值普遍超过7倍,现金分红收回成本超过200年(市盈率80倍,意味着每年分红80年收回成本);一般盘子小,股价低,本身就弱。如果盈利很强,每股收益应该很高,估值应该很低。价格低、估值高,说明业绩很差,就是垃圾股。
2、部分次新股(上市时间不足一年的股票,次新股历来被爆炒)
从目前的监管层导向来看,次新股的稀缺性炒作逻辑正处于性价比边际递减的过程当中,另外,次新股终将回归于老股票,其估值回归常态亦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主板中,改造市盈率不能超过23倍。
3、垃圾股
很多每股收益不足于0.10元的个股,现金分红收回成本需要500年以上,在IPO节奏加快、借壳与重组受到各种限制以及退市机制得以落地的情况下,这类个股标的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估值泡沫,甚至退市。
4、大多数的题材股
一般而言一个重大的题材所能够最终受益到的上市公司多为大公司、好公司。对于很多不入流的、仅仅是依靠二级市场想象力蹭热点的上市公司,炒作完毕之后大多会被边缘化、孤立化,从而估值错配,一地鸡毛。
(很多深套的投资者都是曾经炒热点,结果错配。)
5、伪成长个股
主要是那些每年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增长不高于15%的上市公司,却是享受着高高在上的超过80倍的市盈率及超过5倍以上的市净率。他们本身的业绩已经难以支撑起过高的股价,只是依靠着市场内的存量人气而苟延残喘着。
三、做好估值错位个股的防范
一是注意不要轻易被所谓的成长性、科技光环、上市公司的高定位所迷惑。
不要被故事迷惑,需要区分出这仅仅是一个暂时的显现、理想的预期,还是已经成为了一个既定的事实,是不是能够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二是注意对于某些特定子行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成长路径排雷。
如“挂羊头卖狗肉”的伪科技行业、农业畜牧业、纺织服装业等;
三是要看清那些“讲故事”的公司
对于涨到一定高位的个股一定要明察秋毫,验证其是否有价值投资的逻辑,股价是在价值之上还是在价值之下,绝不能无脑追入。
所有讲故事的,要看其目前的业务的可行性,尤其其股价大幅上涨,要看其上涨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