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结果为导向,提高工作效率

以结果为导向,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 ThinkerLee | 来源:发表于2018-10-20 10:43 被阅读0次

    万事万物都会经历两次创造,第一次是在头脑中规划,第二次是在物理世界付诸执行。如同盖房子,第一步画蓝图,第二步兴土木。所谓结果导向思维,就是兴土木前先画蓝图。

    第一步,画蓝图,即规划阶段,要确定“造什么”(What to do)。这一步,要明确目的,保证做事拿到的结果是“有效”的。

    第二步,兴土木,即落地阶段,要确定“怎么造”(How to do it)。过程中所需要的每一个步骤,需要合理安排与配置。这一步,考验的是“效率”,要求是保证过程是“高效”的。

    一、何为有效的工作

    先说说“做什么”(What to do)和“怎么做”(How to do)的区别。这个区分极为重要,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我们将方向、目标、结果,与方案、KPI、过程做个对比,帮大家了解其中的区别,以便做好业务判断。

    (一)方向 vs. 方案

    方向是确定的,方案是自由的。在工作中,“方向”和“方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方向/目标是WHAT;而方案/手段是HOW。我们经常纠结“环境与产品哪个更重要”。但在老板眼里,提升营业额是目标/ WHAT,至于是重环境还是产品,都只是一个HOW的选择。细看下去,在销售经理眼里,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目标/WHAT,至于是投电视广告还是网络广告,也只是一个HOW的选择。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是关于“方向 vs. 方案”的最好诠释。 “抓老鼠”是目标,好猫的标准就是“能抓老鼠”,而不是长得萌或其他;在这个标准下,黑猫白猫都可以是好猫。

    一旦目标/WHAT确定,手段/HOW的选择就是自由的。弄清这个概念,工作思路就开阔很多。你可以问老板要方向,但不能问他要方案。方案是你出的,能想到老板想不到的方案并做出来,才体现了你的价值。更进一步,理解目标/WHAT更能帮你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超预期完成工作。

    (二)目标 vs. KPI

    什么样的KPI是有意义的。确定方案/HOW之后的惯常做法,是制定KPI。有到店人数、翻台次数、上菜速度、毛利率等KPI。

    KPI是对目标的一种提炼和模拟,一方面通过拆解来保证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形成合力,另一方面通过量化来保证和衡量执行结果。但事实上,“目标”和“KPI”,只是接近,难以等同。

    合理制定KPI的方式,是从结果倒推设置。最核心的KPI可以接近甚至等同于组织目标。这类目标性KPI,要么是从客户出发的,比如来店次数与客单价等;要么是从钱出发的,比如销售额、毛利率等——反之未必成立,比如“品牌认知度”是从用户出发的,但并不是目标性KPI,而属于过程性KPI。

    正确的“过程性KPI”也能直接促进业务,但如果制定不好,团队只盯着某一个过程性KPI而忘了整体目标,则执行力越强,越容易出错。就跟开车只盯仪表盘却忘了看路一样,开得越快,离目的地越远。

    有几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预设出现问题,比如一味强调营业额的KPI,但没有对利润率进行限定,导致打折优惠太多,利润率降低;二是局部影响整体,比如在没有认真核定每个菜品应有的毛利率,但要求提高总体毛利率,导致厨师为了节约成本降低菜品数量,最终流失客户的现象;三是短期影响长期,比如某次促销放了很低的折扣,季度的销售过程性KPI完成了,但全年的销售目标没有完成,因为大促做坏了价格体系。

    其实KPI最重要的,不是那个数字,而是制定KPI的过程(特别是一些没有历史参考的新业务)。制定KPI的过程,是评估最终目标能否完成的过程。手头有哪些抓手,抓手的贡献是不是直接,与结果之间有没有严格的相关性,功效有多大,会不会此消彼长,实现难度有多大...

    (三)结果 vs. 过程

    结果是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在业务上,说“顾客是上帝”,说“用户永远是对的”,因为“顾客/用户感知是检验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一个事情做得好不好,不是由你的出发点、动机和付出多少努力所决定的,而是你的用户/客户的感知所决定的。

    为了提高产品品质与特色,我们在选择了天然优质的高档原材料,产品的口感与品质确实不错。但是销售始终上不去,因为价格太高,用户虽然喜欢高品质的东西,但是价格不合理,客户还是不会买单,没什么可说的。

    另一个角度来看,只有用户可感知的,才是有意义的。为了提升产品质量,我们选用了更加纯正的原材料,厨师说,炒菜闻着都香,几个月下来,营业额没变化,成本不断上升。究其原因,是好的东西并没有直接传递给客户。

    二、如何高效地工作

    工作中要做好一个事儿,得给自己上弦(压力或动力),手上得出活儿,还少不了跨团队沟通。意识、行动、沟通,三者缺一不可。

    (一)结果导向的意识形态

        没有借口,使命必达。工作久了,慢慢心里就会有一本谁靠谱谁不靠谱的账。靠谱的人没那么多借口,直接把事情搞定了,有多少困难都自己扛着的。不靠谱的人一上来就说困难,说事情搞不定的原因有123,说这个项目晚上线,是因为临时出了bug,然后话题转到描述通宵排查问题的辛苦上。

    困难及不确定性,是你要克服的东西,不是在开始之前,就预设为事后“完不成的理由”。一旦有这种预设就完了,就从一个“行动者”,变成了一个“解释者”,精气神就没了。

    的确,是有所谓的不可抗力,但99%被称为不可抗力的东西,都并非不可抗。大多数人面对的困难和不确定性,远不到不可抗力的程度——还没“尽人事”呢,就“听天命”了。

    结果导向的意识形态,就是“没有借口”。Get

    things done,是工作中最大的美德;使命必达,是天下最大的靠谱。

    (二)结果导向的行动管理

        从终点出发。我们用手机地图导航时,第一步都是先输入目的地。然后地图会给你几条可选择的路线,再看是打车还是公交。这里隐藏的一个道理是,“倒着做事”。

    所谓“倒着做事”,就是在设置行动路径时,从你想要达到的结果倒推,而不是根据眼下的情况决定行动方案。为了避免迟到,就要从上班时间倒推,确定出门时间、起床时间;而不是先看几点钟起床,再看什么时候能到公司。

    拿业务分析来说,我们犯过的错误之一,就是先搜罗一大堆数据,左比比右算算,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我们处于所谓的大数据时代,一上来就伸手找数据,一方面容易在无效数据中迷失;另一方面,容易被唾手可得的信息所迷惑,错过关键但难以量化的数据。

    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是脑子带一个分析地图,先有基于问题的假设,再找多方数据验证假设。分析能力的提升,不是学会了多少分析方法,而是掌握了正确的分析思路。

    先看要做什么样的任务,分析需要克服的困难,推导需要怎样的能力,然后组建具备这样能力的团队,制定并执行具体的行动计划,还要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想好风险的处理策略——可不是从自己的能耐出发,一步步看能不能完成任务,完不成拉倒。

    跨团队合作中,结果倒推尤其重要。不是“等你做好这个,我们再约个会讨论那个”,而应是“下周三我们一起开会讨论结果吧”。这样的好处,是利用“来自目的地的张力”,倒逼自己和团队提升效率。(三)结果导向的沟通管理

        以对方为准。常听到团队关于沟通的抱怨,“我跟A说过这个事,但A太不靠谱了,到现在都没做好”。出现这种情况,通常不是A不靠谱,而是在跟A的沟通中出了问题。

    沟通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从自己(沟通的发起方)的动作出发,而不是从对方(沟通的结果方)的接收以及接受出发。有一句名言,“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以为沟通已经发生”沟通最大的美妙之处,在于达成共识;而我们常常获得的,是已经达成共识的幻觉。

    打车时,司机要是说“我在马路右边”,我会非常恼火,你说东南西北还可以,我又不知道你的朝向,鬼知道你说的右边是哪边啊。发一个通知,说“这个我已经发过群邮同步过了”,这只是“发了邮件”,却没有保证对方已经了解情况,万一对方电脑坏了呢?“这个关于转化率的数据我们讨论过了,但是没法统一结论”,讨论是讨论了,但是对双方数据口径的定义是一致么?

    另外要注意,要资源、要指导、同步信息,不同目的适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对谁讲、讲什么、怎么讲?对方了解背景知识吗?对方是什么立场?对方可能会有怎样的质疑?我说的对方听得懂吗?是直接了当,还是旁敲侧击?是用邮件正式沟通,还是抽根烟聊聊?是群会沟通,还是1对1沟通?这些都是沟通之前要考虑的问题,并从对方的角度来获得答案,而不是无差别地从自己已经习惯的沟通方式和风格来推进。

    影响力就是不断让对方达成共识所达到的;正确的沟通,是拓展影响力的最佳方法。沟通中,要确保信息对方已经接收了,在达成共识中,要确保对方已经接受了——而不能止步于,“反正我说过了啊”。

    总结:

    1、在识别何为有效的工作时,我们要分清:方向、目标、结果,与方案、KPI、过程的差别。方向是确定的,方案是自由的;KPI是对目标的一种提炼和模拟;结果是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2、为了高效地工作,意识、行动、沟通三者缺一不可。结果导向的意识形态,就是“没有借口”,get things

    done;结果导向的行动管理,从终点出发,倒着做事;结果导向的沟通管理,以对方为准,确保对方已接收到信息,并接受信息达成共识。

    结果导向思维其实是“反人性”的。人天生就会从“临近的”、“熟悉的”、“具体的”起点角度思考和做事,而不会从“遥远的”、“对立的”、“未来的”结果进行规划和执行。

    随性而动,顺着做事,是动物本能,就跟熵增定律和重力一样难以抗拒。但要起高楼,就要克服熵增和重力;要有所作为,就要注意多做“有效的工作”,坚持“高效地工作”——人比动物强,就在于此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结果为导向,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wp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