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坐在电脑前,开始敲下今天文字的时候,我问自己,生而为人,我想做些什么?我应该做些什么?我想跟大家分享些什么?或者,我想跟自己说些什么?
于是,脑海当中跳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感恩”。
是的,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本《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叫《感恩日记》,作者是贾尼丝·卡普兰,是美国知名杂志的女主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脑海当中对“畅销书”这三个字开始本能的反感。
也许是因为某一段时间的内心需求,我开始大量阅读市面上的种种“畅销书”。一开始读的酣畅淋漓,各种感悟,觉得:
“哇,这句话说的太棒了!”
“对对对,这个方法好,很有用。”
“哎,这个观点有意思。”
……
直到某一天,我发现自己每读完一本书,刚开始觉得很充实,可是没过多久,一种空虚感油然而生。于是,我开始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因为机缘巧合,我重新开始学习国学,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了一扇门,虽然我不知道从这个门进去会遇见什么,但是我全然的享受并沉浸其中。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类知识的结合,我渐渐学会了思考,学会认识自己,开始学着体会知足。
直到前一段时间生病,感到自己的状态有一些无力,或者说空虚。
很庆幸自己是一个生性敏感的人,无论对内对外。我知道,这时候的自己需要做出一些改变,至于到底改变什么,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是个未知。
于是我从书架上拿起一本《感恩日记》,先来安抚自己当下的情绪。因为这个时期,对我而言,是内心高度紧张、压力倍增的特殊时期。
花了三天的碎片时间读完这本书,突然发现,我的内心似乎比从前更容易感到满足,我可以生活得和之前相比更加轻松,可以带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一些他们所需要的能量。
所以我觉得我需要在这里,在26度的小屋里,来跟每一位听左儿故事的你,分享我的感受和改变,也希望从这一刻开始,我们一起懂得感恩。
昨天早上我去参加一个非常重要,且对我来说和从前的每一次考试都不一样的考试。它让我已经连续一周,甚至可以说这个月以来,都压力重重,很不轻松。
从前一天晚上入睡开始,我失眠了,凌晨三点五十,睡意全无。想着既然睡不着,不如起来看看书,还能让自己更安心。到了考场,先去卫生间,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深呼吸,我告诉自己:“这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考试,和往常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不要太在意其它。”
接下来,我似乎一直都在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感受阳光洒在身上的感觉,闭上眼睛,努力放松,努力的让自己更专注。
是的,很努力。
直到回家,换过衣服,决定好好睡一觉。因为过于“努力”,我耗费掉很多能量,必须充电了。在似睡非睡的状态中,感觉自己还在调整,终于某一个时刻身体的感觉发生了变化,从很重很沉往下走的状态里慢慢松了下来。这时我睁开眼睛,突然很感动。
我感谢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我感谢在这条路上陪伴、鼓励和支持我的每一个人,我感谢那些还记得我并对我微笑的人,我感谢对我说“欢迎回来”的人,我感谢我的每一次机会,我感谢两年前的自己,也感谢现在的自己。
也许你会说:“左儿,你读了不少书,走了不少路,学了不少知识,还一直在做情感陪伴师,怎么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而且这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啊。So easy~你居然会那么紧张。”
是啊,我内心并不强大,但是现在的我能够允许自己不强大,接受自己不强大,并且能把自己的不强大说出来,坦然地承认和面对它。
必须要说,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
就像美国作家大卫·福特斯·华莱士在2005年的某大学毕业演讲里说的:
“这无关乎‘美德’——关乎我的选择,选择以某种方式来改变或者摆脱我们与生俱来的默认设置,即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以自我中心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
我知道,自己需要做出选择,来改变从出生以来的“默认设置”。我需要学习如何掌控自己思考和关注的方式和内容,我需要决定自己以怎样的角度看待一切事物。
是的,我是自己生命的书写者。我选择了感恩的方式。
每一天的感恩日记,每一句表达感谢的话,每一个微小的表达感谢的行为,都让我感受到自己身体和能量的一点点变化。
没错,生活不一定因为感恩而变得更美好,关键在于我们选择的回应方式。
不可能一切都好,但一切可以更美好。
很多专家、医生、心理学家、研究者和学者都做过大量的实验和调查,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爱、给予和感恩可以改变大脑中情绪相关区域的运作模式。
我想,我现在的大脑,开始慢慢发生着改变。
因为我选择了一个让我更好看待事情的角度,我选择了自己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我没有办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但因为我把视角做了些许调整,我的世界更温暖,也更柔软了。
感恩自己幸运地被世界温柔相待,感恩更多的善意和美好来到我的世界。
如果你也想和我一样,让自己感受到更多爱与被爱,那么请你拿起感恩这个“魔法棒”,让它成为你选择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