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两次看月亮的印象

两次看月亮的印象

作者: 走读生破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16:57 被阅读0次

    我读《赤壁赋》前后两篇,文中提到了月亮,不同季节时段看江上之月,泛舟而下,展开苏轼思考人生的画面和感悟。我也想起了我曾经对明月的一段切身感受,随记于此。

    我记得那是2011年七月十五日,这次偶然的机缘,让我感受了一次外国的月亮。恰好有幸在美国东部的旅行,这一天下午大概当地时间五点从马里兰驱车到弗吉尼亚,刚出发就下起了大雨,车子一直淌着水向前行驶,水很清,交通行线清晰可见,车子象飞驰水面的小舟,拍打着浪花,路上的车子不多,路侧无山,旷野无疆,也不用为安全操心。一个多小时雨停了,天很快就泛晴起来,天上的云不知一下都去哪儿了,东边的月亮似乎又圆又大,奇特地明亮,出现在没有多大起伏的大地与树林之上,真叫人惊叹,这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这样看到,完全颠覆了以前我对月亮的印象,它并不苍白,一种金色而有丰富层次的圆形,富有诗意,它美到极致,足以寄托情怀,尤其是在异乡。大概是由于空气还保持着很大的湿度,对月亮有放大功能,清亮地冉冉升起。以前老听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句话,但这次看了之后,还真有点这个感觉。今天再读《赤壁赋》中“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之句,还原本来。若明若暗,原是视角不同而已。如若东海观月定当不输于此。

    (2018年七月十五晚拍到的天山之月)

    2018年我们去新疆旅行。同一个日子,我们从国界城市霍尔果斯,向东行进在连霍高速上,下午去了赛里木湖观光后吃了晚餐,再向我们的目的地独山子出发,已是快八点了,车子行驶在如丝带一般的高速路上,车灯反射的交通隔离带和行线标志,蜿蜒无尽,我们就象乘着小舟一样飞驰,车子的右侧就是绵延的天山山脉,黑魆魆的,月从东边的山沿线上轻轻地跳出,并不像月亮初出时的圆大,一上来就很小,象一个隔世的黄铜镜子,起初我们并没有发觉,只是我们行驶在并不明显而清纯的月光之中时,才去关注了那月。大概是这山与月比较的结果吧,似乎这月还不能照亮天地,甚而略显寂寞,山高月小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干燥的西北气候缘故,月亮被视觉缩小,不知道是这日子的缘故还是那月的奇妙,心里有一丝对故乡与故人的思念,但看那月,觉得深远与高妙,但不觉得亲切与温暖,平添一种敬畏和对自然的恐惧。相比之下,第一次看到那样大而圆的月亮,是一种激动,是一种赞美。

    月亮是最有可能与一个人的思绪联系起来的,为什么那些诗人的诗句总会有月亮的出现呢,尤其在古时,人们常常劳作于屋外,所谓披星戴月,以月光的照度在打点着生活,月亮就是一种用以光照的环保能源,与人亲近,自然有其独立的感受。不像我们今人,对月亮已经陌生了,毫无想象。但有诗与月,长久而亲处。2020.03.1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次看月亮的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aw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