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开发方法
- 结构化方法
- 面向对象方法
- 原型化方法
- 面向服务的方法
1. 结构化方法
也成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方法,由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三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结构化方法的主要特点列举如下:
(1)开发目标清晰化。结构化方法的系统开发。
(2)开发工作阶段化。每个阶段工作完成后,,这使各阶段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便于项目管理与控制。
(3)开发文档规范化。结构化方法每个阶段工作完成后,,以保证各个工作阶段的衔接与系统维护工作的便利。
(4)设计方法结构化。在系统分析与设计时,;
在系统实现时,根据设计的要求,先编写各个具体的功能模块,然后。
2. 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认为,。
特点:
更好的复用性;
也划分阶段,但其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三个阶段之间已没有“缝隙”;
可以普遍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
不足:
必须依靠一定的面向对象技术支持,大型项目开发上有一定局限性,不能涉足系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
3. 原型化方法
也称快速原型法,它是根据用户初步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展示给用户
特点:
- 使开发周期缩短,成本和风险降低,速度加快;
- 是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发系统的
- 用户参与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有利于系统移交,有利用运行维护
不足:
- 开发环境要求高
- 管理水平要求高
- 适用于需求难度大,技术难度不大的系统
不是独立的系统开发方法,是一种开发思想,通常与其它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合使用。
4. 面向服务的方法
进一步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于是产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组织内部、组织之间各种应用系统的互相通信和互操作性直接影响着组织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和处理速度。如何使信息系统快速响应需求与环境变化,提高系统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效率的关键问题,而SO的思维方式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