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回来出差西藏,终于完成了今年最后一个项目。
月初月底,本来我是应该待在阴郁的成都,在办公室里和电脑共进退的,现在却飞去了日光之城拉萨做项目;本来我是应该和数字打交道的,现在却每天和文字较劲;本来是每天有规律的上下班、骑车、读书演讲什么的,现在却动不动就出差;本来没想过考什么证的,现在一不小心拿到了职称......
物理学上有一种假设,是说宇宙无限大,而生命的存在形式又种类有限,所以理论上讲存在着多个平行宇宙,存在无数个“地球”。
这些“地球”上有着和你类似的人,他们中有人与你年龄相仿、性格接近、也上班下班,只是你们相距太远、无缘相识而已。
你在高考时选择了体育,正在健身行业积累人脉;他却选择了农业,或许正计划去他所在星球的高原,以研究野牦牛的繁衍。
他或者他们的存在,传达给你的价值观是:
人生存在无数种可能。
如果你相信人生有很多选择,且每种选择会带来别样生活的话。那么,这些选择就存在相对更优解,在剩余的日子里,如果我们尽量做大概率正确的选择,人生最后的成就注定不同。
简单计算一下,假设每次选到更优结果的概率是60%,如果你在剩余的人生连续进行了10次重大选择,那你的最后得分是0.006,这意味着你有千分之六的可能性改变命运。
如果每次选到更优结果的概率提升到90%,那十次选择后的最终得分将提升到0.35,你人生开挂的可能性会提升58倍,你有三分之一的可能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因此,坚持做更优的选择是有意义的。
1926年3月,时年33岁的毛泽东写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云遮雾绕中分清了革命的敌人与朋友。
1927年,他前往湖南做了32天的农村考察,写出一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坚定了“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要有农民这个最广大的同盟军”之信念。他选择了工农结合,找到了革命最强大的生命力。
......
一个地处偏远的湖南伢子就这样在每一次的思考与实践中,不断选出最优解,最终改变了旧中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