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调用关系
API网关优缺点
- 简化沟通方式
API网关对所有微服务提供单一的访问点 - 安全性
对客户端隐藏了服务发现和服务版本
阻止大规模攻击,包括SQL注入,XML解析漏洞和Dos攻击
验证token,certificates和其他credentials - 混合通讯协议
API网关翻译并支持不同的通讯协议 - 调用频率,跨域,缓存配置
- 需要额外的配置
-
需要管理路由的配置
常见的微服务组件及概念
-
身份认证
用户、客户端、资源交互过程中的身份认证授权框架 -
服务注册
服务提供方将自己调用地址注册到服务注册中心,让服务调用方能够方便地找到自己。 -
服务发现
服务调用方从服务注册中心找到自己需要调用的服务的地址。 -
负载均衡
服务提供方一般以多实例的形式提供服务,负载均衡功能能够让服务调用方连接到合适的服务节点。并且,节点选择的工作对服务调用方来说是透明的。 -
服务网关
服务网关是服务调用的唯一入口,可以在这个组件是实现用户鉴权、动态路由、灰度发布、A/B 测试、负载限流等功能。 -
配置中心
将本地化的配置信息(properties, xml, yaml 等)注册到配置中心,实现程序包在开发、测试、生产环境的无差别性,方便程序包的迁移。 -
API 管理
以方便的形式编写及更新 API 文档,并以方便的形式供调用者查看和测试。 -
集成框架
微服务组件都以职责单一的程序包对外提供服务,集成框架以配置的形式将所有微服务组件(特别是管理端组件)集成到统一的界面框架下,让用户能够在统一的界面中使用系统。 -
分布式事务
对于重要的业务,需要通过分布式事务技术(TCC、高可用消息服务、最大努力通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
调用链
记录完成一个业务逻辑时调用到的微服务,并将这种串行或并行的调用关系展示出来。在系统出错时,可以方便地找到出错点。 -
支撑平台
系统微服务化后,系统变得更加碎片化,系统的部署、运维、监控等都比单体架构更加复杂,那么,就需要将大部分的工作自动化。
现在,可以通过 Docker 等工具来中和这些微服务架构带来的弊端。 例如持续集成、蓝绿发布、健康检查、性能健康等等。严重点,以我们两年的实践经验,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合适的支撑平台或工具,就不要使用微服务架构。
身份认证架构的演变
开发过程中常见的交互
- 浏览器与Web应用程序通信, B/S
- 浏览器与web API通信 B/S
- 基于浏览器的应用程序与Web API通信(有时是独立的,有时代表用户) electron node-webkit H/S
- 桌面程序程序与Web API通信 C/S
- 后台Service与web API通信 S/S
-
Web API与Web API通信(有时是独立的,有时代表用户)S/S
- Users 用户
使用客户端访问微服务资源的人。 - Clients 客户端
请求令牌的软件,用于验证用户(请求身份令牌)或访问微服务的程序(请求访问令牌)。
如:Web应用程序,本地移动或桌面应用程序,SPA,服务器进程等。 - Resources(微服务) 资源
想要使用IdentityServer保护的资源 - 您的用户的身份数据或API。
(每个资源都有1个唯一的名称 - 客户端使用这个名称来指定他们想要访问的资源。) - Identity Data 身份资源
用户的标识符,可以包含其他身份数据。 - Access Token 访问令牌
访问API资源的令牌。包含有关客户端和用户的信息(如果存在)。API使用该信息来验证授权并判断是否可访问其数据。
附上:微软Azure AspNetCore微服务实战PP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