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透生死》
雪漠著
一次QQ访谈上,有个网友问我,如果一个人还没有俱足信心的时候,能不能用大礼拜、布施等方式生起信心呢?我告诉他,信心也可以用大礼拜或是其它方法——如四加行——来培养,不过这显然是个悖论:你没信心,便不会去拜师;但你不拜师,就可能永远没有信心。
所以,假如你想上求佛道的话,就仍然要拜师,这是你做出的一种选择。当你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就构成了一种缘。因此我才说,心有所欲,便是机缘。许多人在一见师的瞬间,就俱足了无伪的信心。有信心者,才会对机。
比如八难之一的“世智邪辩才”,就是不会有正信的。要去除这种顽固的习气,需要长期如法的修炼。假如你找到了上师,并且每天按上师的教授如法如量地去做,便可积累资粮,建立坚固信心,直至有一天明心见性,然后开始真正进入修道。
因此,有人问我,怎样对上师三宝生起坚固的信心时,我回答他:“修,苦修,再苦修。”这也是密勒日巴送给弟子冈波巴的最后一个殊胜法教。
不过,真正的信心,并不是一般人眼中的信心,相信上师说的话,也并不等于就对他有了无伪的信心。因为,我们所说的“信”,不是世俗的“信”,而是一种源自清净心的“信”。
这种“信”,是无求的,是拒绝机心、崇尚天然的,它就是心性的用,而心性则是“信”的本体。没有“信”就看不到真正的心性,那“信”正是心性的体现。
所以,修道之始,应先解疑,再谈别的。疑不除,便不可能生起信心,不可能得到智慧。这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你如果对自己的爱人没有一种深入骨髓的信,总是半信半疑,便体会不到他的爱。你总会下意识地观察一些细微末节的东西,不断猜疑他,以这种猜疑来保护自己。
殊不知,这种“疑”,伤害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还有你们之间的这份感情。这也像一个人看文章,总是下意识地寻找文章中的错别字和语病,而不去体会文章中的营养,结果啥也得不到。上师与弟子之间也是这样。
假如你对上师保持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甚至对他阳奉阴违,你就没办法得到他的无上加持,更不可能开悟。信心就像一条光缆,可以传送内外上师——本有的真心,便是你的内上师,也是你真正的上师,而能帮你认知真心的人,就是你的根本上师,他属于外上师——之间的信息。没有信心,便没有一切。所以我才说,“月在天心正皎洁,但净凡心莫相疑”。
当你俱足无伪的信心,并且在修行途中不曾失去它,那么你心灵的小树就会慢慢长高。假以时日,它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为更多的人带来清凉。因为,好的种子,只要有好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它就总会发芽、开花、结果的。
那么,为什么禅宗又说“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呢?因为这里的疑,并不是怀疑,而是一种思考,这种思考的过程,属于追求真理前的寻觅阶段。
当一个人走到高处时,看到的东西会更多,疑惑可能也就会更多,比如对活着意义的寻找,对生命价值的迷茫等等。这些问题会促使你对心灵和灵魂发起叩问,一旦你发起叩问,并且开始寻求答案的时候,你就会向真理走近。假如你对人生没有任何的疑问,就很难进入这个灵魂追索的过程。
作家雪漠: xuemockh196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