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竟然说老师“卑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
郭育新
摘录:
1、没有问题学生,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却不是真实的教育,教育的前提是正视差异,尊重差异。20%的问题学生的变化往往会深刻影响到其他80%的学生,例如老师批评教育A,其他人也会从中受到教育。其实问题学生常常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对班级做出了贡献。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事,给我留下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一个教师的教育生涯往往因问题学生而精彩。
专业引领:
高年级小学生正处于心里逐步独立的过渡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之经验不足,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知的偏差度较大,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容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对立面,继而产生逆反心理,走向极端。
对待逆反学生的教育路径:
1、积极地等待。“三十六计走为上”,我认为对逆反学生的教育“等为上”。这种等待不是抛弃和放弃,而是留下空间,让出余地,给学生时间反省。有时候,用沉默可替代对学生的直接批评。
2、顺势而为。一个好教师,即使在他责备学生时,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熄灭。
3、改变教师自身。一位牧师给自己写了这样的墓志铭:“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改变整个世界,我发现做不到;后来我又想改变我的家人和朋友,我发现依然做不到;最后我决定改变自我,我做到了。如果当初我倒过来做呢?我自己改变了,也许就可以影响到我的家人和朋友,也许就可以进而影响到这个世界。”牧师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改变要从自己开始!
学业的压力和成长的烦恼在学生身上聚合,使他们情绪不稳定,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稍不注意,就可能引爆学生的情绪,这种情况在逆反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激烈。在实施批评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客观上处于权威的一方,强势的一方,而学生自处于弱势的一方,所以班主任应该换位思考,努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高年级学生有强烈的争取平等权利的欲望,学生犯错误后,教师应尽量与之进行私下交流,保护其颜面。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眼神的接触、身体的亲近、平静的语调,都能保持学生的尊严并消除他们要进行反抗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尽量使用“请”“谢谢你”等礼貌用语,表示自己对学生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