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月28日走山印记
编辑于 2012年1月29 日 法城千军台穿越
这次活动是追白玫瑰的帖子走的,没想到竟然是通州游山做领队。好久没和游山走了,见面后,真的很高兴。当提到两人最后一次走哪的时候,还真的就想不起来了,好像是黑驼山那趟吧,后来才想起来,并不是那一次,应该是和秋子三人一起走的白八拉的后半段才是。
最后,把一套简易餐具送给了他,这是老伴几年前就答应送给他的,今天总算如愿以偿了。
去千军台这样的路线一直不是我感冒的,主要是坐车的时间太长,特别是山道拐弯抹角的,转的人蒙头转向,记得有两次吧,去黄草梁和千军台,我都晕车晕的死去活来的,到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那,尽管游山一再说不远,我的好心情一直不见影。为了抹去心灵上的那块阴影,我一上车就找了一靠前的座位,好在我们今天出发的晚,车上人并不多,我坐在紧靠前的位置,也还别说,竟然真的就不知道什么叫晕车了。
这次去共有十位朋友,一个叫十字的朋友,说是知道我,还有一位是上次和春晓户外走过一趟三皇山的喳喳叫的女驴友加上老白,再就是和老白走过的王平圈门的一个卜楞鼓和他带的外挂,剩下的就是曹四哥及俩外挂了。在车上,有了好心情之后,竟然想起了曾经走过的狗牙山来了,那地方离这次去的法城不远,还真像再去那边转转那。
由于上车时急于找靠前的位置,最后竟然是孤家寡人,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只好在车上打起怼来了。 法城站到了以后,一下车才感到陌生,下道往山上走,这法城也是一个度假村那,上山的路,离村委会不远的一条左拐的小道上山,一次次的爬升之后,大家的身上都感到了热,减负——脱衣裳吧,想不到以后的路一直是一个有一个攀登的山包在前面等待着你,迎接着你,我在前面领路,慢慢地后队就开始叫屈了,要求放慢速度,但由于上山的时候我没能及时地减衣服,出了汗后就不敢停下脚步了,太冷,于是在前面自然遭到不少的非议。好在大家都能跟得上,我的罪过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直到最重要翻过一处隘口,所以我是不见隘口不罢休,最后都到下午一点多了,才坐下来吃中午饭。到了隘口,剩下的就是下山的路了,一处是奔大寒关的,还一处是奔城隍庙的,一左一右最后选择了左手的路,奔城隍庙走千军台返回来。开始说是不怕远的话走清水尖,卜楞鼓及外挂有饭局——晚上六点同学聚会,怕晚了只好放弃了清水尖走千军台了。这条路线我多少知道一点,就是我曾经走过清水尖,由北港沟下撤的,总算是有些可回忆的东东啦。最后赶得正好是四点的车回去,爽。
这次穿越,十点以后上山,四点就坐上了返程的公交车。行程是7公里,不算轻松,但也不能说太累,作为半个身子的我来说,还能承受,感觉很不错,在行走的空档,还和四哥达成了谅解——下周去箭扣,一次不错的旅行,到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可能是走兴奋了,亦或是天阴沉的缘故,我们一路都没怎么照相,就是喳喳叫的驴友有些许的图片产生,但又是我难以索取的几张可怜兮兮的合影,遗憾不能不说是如影随形吧,完美,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愿望,是可遇不可求的!
山里其实什么也没有,要的就是心情,没有了向往,也就什么都不是了,游山的人就是一种追求,拴着你,裹挟着你,走了追求就走了方向,你才能有抬脚向前的动力,很多人不理解,说这好是好,要量力而行,不能太玩命。这就是抬杠,不是逻辑,而是那个辩证法,就是怎么说都对的万能法则,我一直不敢苟同,什么都是换个角度去看,那这就不是问题了,那就不是事了?所以这个辩证地看问题就是放屁!
看问题就是走极端,说事情就得说到痛处,就像我们创作,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说的都是道理,你要是三心二意,你要是犹豫不定,患得患失那你什么也做不成,要知道既然选择了就拼尽全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要坚持到底,勇往直前。不追求完美,适可而止,那你只能是第二,第二的人下场就是很菜,你虽然也不错,但你怎么也拿不出手,要永远争第一。所以爬山就要用尽全力,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尽兴,才能收获你所追求的,您认可我的这个观点吗?
期待着留言,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