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03-26 中级研修第一节 讲义

2022-03-26 中级研修第一节 讲义

作者: guoguo_1641 | 来源:发表于2022-03-27 14:42 被阅读0次

    一、关于时间、空间的理解

          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爱因斯坦名言)

          能不能想象出没有东西的空间,转个弯想象没有空间的东西  ?

         对于时间的理解,时间是不存在的。

          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只有变是不变的。

          任何看似不相关的东西都是有联系的。蝴蝶效应,这个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被我们在现实的世界中利用,并且利用这两种概念将联系、变化和万物呈现和联系。

          理解了再相信,还是相信了再理解

           自然学科

          人文科学——信则灵

           讲心理科不是在传授知识,能够说到听众的心坎里去。从现在开始,要树立和训练能让听众动心的理念和能力。要知道对方要听什么。

       (一)关于时间展开的联想

          讲课:

        1、最常用的方式,用三时:过去、现在、未来

         比如用时间线的方式讲情绪:

         焦虑(指向未来的恐惧,我有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这种事件将要发生)、

         恐惧(和现实不相符的害怕,我有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这个事件正在发生)、

         抑郁(和,我有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注意:举例,恐惧(和现实不相符的害怕)和害怕(和现实相符的情绪)的例子

         第一、先抛出问题

         第二、鉴别性质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够从性质上诊断问题            

                   比如:恐惧二者性质不同。恐惧是一种症状,害怕是一种常态

                   通过举例的方式将恐惧和害怕的性质讲清楚。

          第三:关于性质的基础理论讲解

                    比如,恐惧的概念,分类,焦虑的概念、分类

           第四:通过举例对基础理论进行讲解辨析

              遇到狗,感到害怕,就是常态的情感反应,如果回到家里,还因为害怕被狗咬等,就是一种病态的情绪反应。 比如对奥米克戎感到害怕,是常态,而因为这个寝食难安,回避任何场合,与世隔绝起来,这就是恐惧。

              第五:   应对方法

                        恐惧的应对:战胜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直面。如果听不懂,进一步举例子。

         2、根据需要来确定策略

           比如:是由过去决定未来,还是未来决定今天。那要看我们的需要和现实情况,达到目的。

    一个人因为无法决定是否离婚,就要判断离婚让她更好,更舒服还是不会更好。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二)关于空间展开的联想——关于空间的利用

           空间限制着我们的思维——“井底之蛙”。我们所处的位置和层次,决定了我们的认知范围。

           所以启发从局限中跳出来,是一个常见的咨询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空间的利用:举例子比如:专家讲的只是他专业之内的事情,之外的不一定是专家,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

                      当局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

             怎么样将清楚,让人明白:通俗——有共同体验的事例(比如孩子的例子,梦,睡觉)

             讲空间的限制,是为了让他跳出局限,这样启发他,从局限中、梦中出来

             空间的利用:设问

              这个蛤蟆怎么从井底跳出来?

              1、当井底之蛙觉得井很好不愿意出来时

                   向其讲明外边的世界的精彩,井底之蛙觉得他的井是很好的。

              2、当井底之蛙看到外边的时候,有了冲突之后怎么讲

                     为什么会痛苦?因为当他知道外边的世界很精彩,而他无法达到时,从而产生痛苦。——比较。

               面对不同人时,有不同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去讲。

                    通过类比,和对方唤起共鸣。我们讲什么,对不对,讲什么,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和对方发生共鸣,将一颗心唤醒。

                    选择不同的方式达到目标:比如明星的流量吸引方式(桃色新闻)

    (三)心理学的三大陷阱、四大公理必须得背熟

              四大公理

              不要提:我老师说的,我觉得,而是要突出专业性

             三大陷阱:

              1、直觉思维(单一归因)

                 从直觉思维走向理性思维

                  学习心理学主要任务:摆脱自觉思维、自我中心思维、机械思维

                  关键概念:直觉

                【三只猴子吃香蕉实验】:社会规范是怎么来的

                 为了生存,人的头脑里保存了无数规则和思维方式,人却很少探究每条规则背后的逻辑和适用场景。

    【彩票假设】:“55555”和“34821”的中奖概率一样大,但直觉会否认第一个

    卡尼曼:“人都会假定自己的思维是理性的,但人的大多数的行为都是非理性的,我们做着很多自认为有道理有逻辑有理性的事情,其实往往依靠的是自己的直觉”

    【尼赫鲁教授测试】:喜爱印度文学、搜集佛像的、精通梵文的美国大学教授尼赫鲁,更可能是细胞生物学家而非印度文学家

    理由:全美只有100个印度文学家但有5万个细胞生物学家。

    【某强国入侵某小国,美国是否该出兵调查】给出条件不同:难民坐火车还是坐轮船逃离

    结果:支持出兵多为火车出逃条件

    原因:联想不同,火车和难民联想到美国的荣光——拯救犹太人,轮船和难民联想到美国的错误——越战。

    结论:看似无关的信息会影响决策,人类天然习惯用直觉思维思考问题。

    对直觉思维的评价

    直觉思维帮人做出快速高效的行为,但社会高速变迁,传统家族解体,通讯和交通发达,自给自足经济模式破产,数千年里积累和传承的直觉思维不再适用。

    科学理性思维,让人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登月也成为了现实。生活中会依赖直觉思维,要时不时问自己:我正在做什么?在这个情境下我是怎么反应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2、  以自我为中心

                三山实验

              告别自我中心思维

              关键概念:聚光灯效应

              核心问题:为什么人很难摆脱自我中心,真正站在别人角度理解世界?

              学习心理学第二目的:学会摆脱幼稚自我中心,能够从别人角度理解世界。

               自我中心本质“我是宇宙的中心”

               我看到的一切也应该是别人看到的一切,

                案例:伽利略日心说对抗的地心说,除了宗教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人类生而就有的顽固思维模式——自我中心。

                搬家概念——邻居遇到我,问我搬到哪里了,我说崂山,他说搬地真远,这就是以他自我为中心。我永远会搬到离我最近地地方。

                 吵架: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以自我为中心。要是觉得对方是对的,就不会吵起来了。

              【二岁小孩卡片实验】一面小鸟一面小汽车

               【音乐节奏实验】你的朋友不会知道你打节拍的是什么曲子,哪怕你们都熟悉这个曲子,而人们预估对方知道的比例为80%。

    【奇特的着装】被注意到的比率远远低过预期

    摆脱幼稚自我中心

    为什么会有自我中心?

    前额叶的进化尚未完善

    被灌输的理念,机械的认为心理世界和物质世界一样,可以被一视同仁。

    但每个人拥独立的心理世界,彼此不同。

    三、心理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关键概念:皮格马利翁效应

    核心问题:为什么心理学家说,预言会自我实现?

    学习心理学第三目的:学会如何构建一个让自己感到舒服的周围环境

    皮格马利翁效应:心理的作用力

    【随机分配的小学生分组】得到正向鼓励的学生智商得到了更优发展

    抑郁的自我实现:心里的反作用力

    总结:

    有文化和社会传承带来的与社会脱节的直觉思维(未来学习引向理性思维)

    大脑发育不完备造成的自我中心思维(未来学习引向开放思维)

    能精准描述物理世界,但在心理学世界举步维艰的机械思维(未来学习引向弹性思维)

    以上思维模式,使得我们无法洞悉自己、认知自我。科学心理学提出了全新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来取代局限的、甚至错误的思维模式,引领每个个人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

    四大公理

    公理一:基因为心理设置了初始参数

    关键概念:自私的基因

    核心问题:你的行为模式是后天因素塑造的,还是与生俱来的?

    人的行为在为基因在人的心里深深的留下了基因的烙印

    公理二、大脑为心理提供了生理约束

    关键概念:形神一体

    核心问题:你的“大脑”和“心理”究竟什么关系?

    大脑为心理提供生理约束,同时心理反作用于我们的身体,影响我们的健康。

    公理三、心理可以扭曲现实

    关键概念:禀赋效应

    核心问题:没吃到的葡萄,真的是酸的吗?

    心里世界不是对外部物理世界客观的、忠实的反映。而是我们根据基因的烙印、过去的经验、当下的物理世界、以及大脑的约束构建出来的。

    【案例:甲壳虫乐队前代鼓手的选择】心理过程:

    认识到客观事实

    评价事实

    情绪反应

    1和3都不能改变,对事情的评价是可以改变的。

    结论:当一个人无法改变物理世界,也无法改变自己的情绪时,最好的做法时扭曲现实,改变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禀赋效应:因为拥有而喜欢

    证据:【极短记忆症患者对画作排名并获赠的实验】

    人人都拥有扭曲现实的能力:每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永不完美的外部物理世界,一个我们自己构建的心理世界。一个睿智的人能在不完美的外部世界之上,构建的出一个完美的心理世界

    公理四: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关键概念:脑岛

    核心问题:为什么生活中的好人,会变成恶魔?

    人是社会的人,离开社会的框架,离开群体的影响,忽略人与人的交互,我们是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的。

    现实可以通过人与人自检的交互来塑造我们的心灵

    耶鲁大学教授的米尔格兰姆的【服从实验】:超高电压虐杀陌生人

    原因:人们希望通过服从的行为,能够被一个群体接受

    嫉妒、悲伤、愤怒、害怕、羞愧、孤独来自被群体质疑和抛弃

    爱、欢乐、自豪、高兴、来自被群体接纳

    被群体抛弃是对人最大的惩罚

    【传球实验】受试者被孤立以后,脑岛(痛觉中枢)被激活,就像有人捅了你一刀

    四大层次:无知、自知、觉察、习惯

    意识比知识更重要(要反复强调意识)

           很多人都有了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但缺少了保护心理健康的意识

           意识: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也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意识的基础知识:

         心理学界对意识(consciousness)的理解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意识概念是指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这表现了心理学脱胎于哲学的一种特殊的学术现象,而狭义的意识概念则是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现代心理学中对意识的论述则主要是指狭义的意识概念。 [1]

         广义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与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知:指人类对世界的知识性与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

          情:指情感,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

           意:指意志,是指人类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精神状态。

    意识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三大作用特性,其中意识的能动性是产生人的兴趣、意志等人格倾向,意识的自觉自知性产生人的饥饿、寒冷、欲望需求等内在意向,意识的目的目标性是产生人的清醒、糊涂、注意力集中与分散等外在意识。现在狭义的意识一般是指广义的意识概念中知、情、意相统一中的意志部分,但由于意志本身实际上只是意识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它只是包含于意识之中,所以心理过程的知、情、意三分法中的意实质上应该是指意识。按狭义意识在行为中的倾向,可分为对外的外在意识和对内的内在意向两种。

    注视与忽视

    外在意识是指人们在行为中大脑对外界事物觉察的清醒程度和反应灵敏程度。人们在睡眠时外在意识水平最低,在注意力高度凝聚时外在意识水平最高。意向是指人们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表现为欲望、愿望、希望、意图等。意向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态度对象作出一定的反应,因而是一种行为倾向,或叫做意图、意动。

    通过内省和外在表现,可以区别出意识的清晰性的程度。通常意识清晰度最高的状态称为注意,相当于意识的注视点或意识点。意识的注视点周围,被同时意识到的领域,称为意识野。注意力或说是意识点愈集中,则意识点周围意识野的清晰度将愈降低。

    从生物学角度看来,在有机体生存的适应活动中,由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主观性,可称为意识

    意识障碍,可区别为意识野狭窄、意识混浊朦胧状态。意识混浊又可根据清晰度障碍和轻度不同而区别为嗜眠(sopor)、昏睡(coma)。所谓朦胧状态是意识内容的变化。

    意识丧失。脑生理学家认为,睡眠是中枢有节律的活动结果,而意识丧失是觉醒机制出现障碍所致。 关于与保持意识有很大关系的脑部位的学说中,有的着重于大脑皮质,有的认为与丘脑的弥散性投射系统关系密切(H.H.Jasper),有的认为在间脑中脑的中央部有以丘脑为中心的中央脑系(R.Penfield),有的认为与网状结构上行性激活系统有关(H.W.Magoun),有的认为与丘脑下部的激活系统有关(E.Gellhorn)等等。

    特性

    主观性

    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一无二的,对我们来说格外真实。

    同一性

    各种觉知形式都被整合成为一个同一的、整体的、独特的、连贯的意识经验。

    流动性

    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都不会静止不动。美国的心理学家曾提出意识流这一专业名词,来表示意识的这一特性。

    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与环境的互动;把经验与现实连接起来,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基础;制定目标,引导行为。 [2]

    个体意识

    定义

    心理学上的意识,通常是特指人的意识,尤指人类个体的意识。与哲学上“意识”含义不同,这种通常意义上的“个体人的意识”是比较易于理解的。

    个体人的意识,是个体人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人躯体的物理感知,基本分为“所感知的特征总和”即本体感知和外部感知,相关的感知特征“处理活动”则是“思维”。

    由于人的进化和遗传特性,感知行为根据结果可以分为原意识和显层意识(即显意识)。

    原意识

    原意识,是人体由动物(特指猿群)进化而来的适合人类个体生存的基本感知。类似于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原意识基本可以归纳为四种:生存欲、繁殖欲、群体欲以及移植欲。

    生存欲是指食欲、安全、排泄等基本生理欲望。繁殖欲是指性欲以及与性欲相关的种种求偶意识特征总和。群体欲则是个体人为了强大自身的力量要求融入并支配群体的原动力(类似于尼采提出的“权力意志”)。移植欲则是支配人的意识感知“审美、怜悯、悲伤、舒适、愉悦”等情感的深层欲望,之所以称其为“移植欲”,是因为这些感知结果是个体人出于自身意识替代(意识移植)的目的去感知。

    原意识是动物性生存进化意识的总和。正常的个体人均拥有原意识,它是人与动物意识的共性。

    显意识

    社会

    显意识即思想,它是个体人生活在人类群体(社会)中所受到教育的结果。语言、文字、道德、伦理等范畴就是人的显层意识。显意识是直接决定人的行为的意识,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的质的特征。

    思想(显层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个性。只有受过群体环境教育的个体人,才拥有思想。拥有思想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人。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社会人,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孤立于社会而存在。

    思想通常分为经验、思想方法和行为意志。这三个内容构成了个体人的个性。只有思想才能主导人的行为,原意识必须要经过思想来影响人的行为。只有思想和原意识的协调与统一,才能产生完美而愉快的人生。

    结构分类

    人类意识作为关于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其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关于这一复杂系统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剖析。

    首先,根据意识的主体的不同可以把人类意识区分为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

    个体意识是个人或社会个体大脑中对自己亲身实践的客观存在的反映。个体意识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知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其结果,即关于客观事物的知识;情即情感,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它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遗憾以及对自身喜、怒、哀、乐的体验;意指意志,是指人类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坚韧不屈等的精神状态。

    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体对客观存在的总体反映。它主要表现为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形式。

    其次,根据意识对象的不同,可以把人类意识区分为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对象意识是对世界的物的尺度的反映。对象意识主要包括自然意识和社会意识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内在尺度的反映,是人类作为主体对于自身区别于他物的地位、性质、以及与他物的关系的意识。

    再者,根据意识的高低层次(自觉程度)的不同,又可以把意识区分为潜意识与显意识。

    潜意识

    潜意识(下意识、无意识)是一种没有被主体明确意识到的意识,是一种主体自身不知不觉的内心的意识活动。 [3] 它经常而大量地表现为本能的欲望和冲动,通过记忆及遗传而贮存在脑中的先前意识,非自觉的情感体验和情绪态度,不由自主的心理活动,在睡魇或梦境中自觉意识失控状态下的心理活动,以及因身心失常导致的病态的心理现象等。潜意识具有非自觉性、非控制性、非语言性、随意性和零散性等特点,因而潜意识主要归属于非理性意识。显意识则是人们自觉地意识到并受到有目的控制的意识,它表现为人们定向的心理、自觉的反映、能动的认识、主动的思虑、有目的思维以及反思性的观念活动。显意识本身又包含着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可区分为经验意识、理性意识和非理性意识。 [4]

    此外,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把意识区分为理性意识与非理性意识、形象意识与抽象意识、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现实意识及未来意识。还可以区分为三种意识层次:无意识、非自觉意识和自觉意识;三种意识水平:感性意识、知性意识和超越性意识等。 [5]

    相关名言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

    机器人在工作强度、运算速度和记忆功能方面可以超越人类,但在意识、推理等方面不可能超越人类。——周海中

    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却正由人的手所造成。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崇高的任务,那就是他的无上的快乐。——屠格涅夫

    关于意识的举例:

    知识和意识的举例:会看脸色的人、锅烧糊了(没有安全意识但有安全知识)

    延深到察觉。察觉也是一种意识,在察觉之下对某事有意识

    讲得很正确,但不一定别人能听。要有自己唤起别人注意地方法。

    比如:用舌头舔鼻尖,用舌头舔胳膊肘

    始于自知,

    2:二元对立——脑的机能(遗传),现实反应(环境)

    3、2个3   素因、诱因、维持因/心理、生理、维持因

    4、两个四

         四大公理

         医学、统计学、内心体验、社会体验

        不知道不知道、知道不知道、知道知道、不知道知道(自我认识的四大层次)

        无知、自知、觉察、习惯不

        举例子的重要性:呈现现象,引发共鸣

        总结:将自己听明白的那一部分写出来,明天上午要交作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高手:能让自己听明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03-26 中级研修第一节 讲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hy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