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方向是什么呢?
今晚我看到了朋友圈发的一条新闻:6月8日,高考刚刚结束,在冀州第一中学高中公寓2号楼前,考生们不断从门口进出,此时年龄均为17岁且同为邯郸籍的学生袁某和叶某因矛盾发生冲突,很快扭打在一起,袁某持刀具刺向叶某,导致叶某受伤倒地。负责安保工作的民警接警后迅速赶赴现场并将袁某控制。叶某被闻讯赶到的救护车火速送往冀州区医院,但全力抢救后,叶某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高考结束,本该好好放松的时候,却就这样断送了两个家庭的幸福!此刻高考分数已经不再重要了,十年寒窗苦读也已经白费了!我的心情无比沉痛!我不禁想起了一桩桩的案例:
2004年,大学生马加爵连杀4名同寝室同学,震惊全国。
2009年,大学生胡安戈沉迷网络游戏挥霍5万元,为逃避追问而毒杀父母。
2010年,大学生药家鑫撞倒路人张某,又连捅八刀致其死亡。
2015年,高三学生龙祺当着母亲的面将班主任残忍杀害。
2015年,大学生李斯达对校友周某强奸未遂,最终将其残忍杀害。
2015年,一对年仅15岁的孪生姐妹,因嫌父母管教过严而3次策划毒死父母,并最终用剧毒鼠药将亲生父母双双毒死。
2017年11月12日,湖南益阳沅江三中高三学生罗某杰因未完成作业,在与班主任鲍某交流过程中发生冲突,将班主任刺死。
……
一桩桩案例触目惊心,这些学子本该成为社会栋梁之材的,却成了罪犯!为什么会这样子啊?也许我们谈起这些人时都会脱口而出“这个人心理有问题!”是的,做出如此举动,心理确实存在着问题,他们焦虑、抑郁,可仅仅归结于个人心理有问题吗?而导致他们心理出现问题的又是什么呢?他们为什么可以对同学、对老师、甚至自己的父母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行为呢?我们难道不该反省一下会不会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出了问题呢?在我们都渴望孩子成才的同时,我们是否先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呢?
纵观这些学子,他们身上缺乏的是什么?是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心;是对父母的孝敬心;是对周边人的宽容之心;是对人的感恩之心。而这些谁可以影响到它?家庭?学校?社会?都可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从它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其实它就已经开始感知这个世界了,所以为什么会有胎教之说。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早的,也是最长远的!如果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画家,给他涂上各种色彩;如果说孩子是复印件,父母就是原件,复印件出问题了就该找找是不是原件出了问题。因此可以说,一个母亲的品德影响着孩子能走多远,一个父亲的格局能影响着孩子能走多高。所以作为父母,你有教育你的孩子何为责任?何为孝?何为宽容,何为感恩了吗?
孩子长大后,学校就参与了孩子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在孩子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觉得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而不是单纯的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所有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都不能以人性的缺失或降低为代价。这应成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一条铁律。可是事实并不乐观。我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公办幼儿园大都注重幼儿品德方面的培养,而私立幼儿园更注重才能的培养,因为这更符合家长们的需求。升上小学后,随着年级越高,分数显得越来越重要,尽管现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是一个小孩子的成绩依然是家长和老师最重视的。关于小孩子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估计没有哪间学校把它列上议事日程吧。我只记得以前我们要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果我没有记错“四有”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理想是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规范,文化是智力条件,纪律是必要保证。
“四有”的实质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实现人的现代化。青年学生必须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的统一,努力把自己锻造为“四有”公民。
“四有”是邓小平时代提出的,而后每位国家领导人都对青少年提出了时代的要求,可是真正遵循培养的又有几个呢?
社会对孩子们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网络的发达,很多不良信息刺激着孩子们的眼球,而孩子们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如果家长和学校不及时进行引导,孩子们就容易被误导,产生了冷漠、偏激的思想,才会不良的行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都渴望孩子们成才,可是何为“龙”?何为“凤”?不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