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焦虑,轻松自来
1.怎样帮助孩子通过“直面感受”而最终克服恐惧?
面对挑战带来的害怕、恐惧心态,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鼓励孩子“逃避”,也不把他们推向“情绪失控”或“咬紧牙关”的状态。
要避免说出这样的话语:“你要是害怕,就算了吧!”这是在鼓励孩子逃避;而强迫孩子做他们害怕的事情,是把孩子推向“情绪失控”;“别哭哭啼啼的!赶紧去做!”是让孩子只得选择“咬紧牙关”;“就知道哭,看看你哭的那个鬼样子!”是对情绪失控的孩子最残忍的羞辱。
2.怎样才能“支持孩子,但并不支持逃避”呢?
要注意轻推孩子时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随时保持连接,这样可以避免情绪失控;二是轻推时持续向前,这样可以避免逃避。
具体我们可以这样做:握住孩子的手,与他肩并肩,对他说:“我们要一起去了喽!放心,我会一直握着你的手,直到你自己准备好。”
记住,你不可能每次都恰到好处的避开“失控”或“逃避”,不要紧,只要能持续不断的向“直面感受”这个目标前进就好了。
3.安全感的内化
孩子内在的安全感在被爱的感受中诞生,在温暖安宁的怀抱中生长,并在恐惧面前经历考验,站在临界点既不逃避,也没有崩溃,直面内心的真实感受,是内化并控巩固安全感的重要一环。
坚持共情原则,保持游戏心态,就是有效的帮助孩子轻推童年焦虑。
【接纳失眠焦虑】
场景:儿子第一次参加游学活动,在寄宿家庭居住,因为时差和新环境的原因,他处于晚上睡不着、白天打瞌睡的状态。睡不着时就给我打电话,好在都是我的午后空闲时间。
行动:听到儿子轻声细语的说“妈,我睡不着!”,我非常心疼,但从不流露出担心的语气,每次都是轻松的问他一些问题,比如:白天的行程、住宿的感觉、他此刻的感受和想法……,也明确告诉他不瞌睡是正常的,因为在倒时差,不让他有自责内疚感。每次陪聊都用近3~4个小时,这个状态竟然持续了5天左右。第二次再参加游学时,我都已做好了长时间陪聊的心理准备,结果他居然是不主动打电话了,令我大跌眼镜!思前想后,这次是住学生公寓,和一帮大孩子玩的不亦乐乎,当然就不会失眠了!
总结:妈妈一定要不较真不纠结,娃需要妈时,妈就轻松愉快的陪伴;娃离开妈后,妈要有找寻幸福生活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