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阿佳微信朋友圈营销实战课
赵一鸣:一个真实的案例,关于我自己……

赵一鸣:一个真实的案例,关于我自己……

作者: 772a628957b3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15:14 被阅读1次

在2015年社交电商还未成型,当时拼多多和拼好货还没有合并。在2015年的下半年拼团开始火了起来,在当时我感觉是个红利,于是跟着这次趋势,入了水果生鲜的坑。在这之前我一直做的是互联网,但这次不同,这也是我第一次做实体。既然做实体,店面是肯定要有的,我挑了一个租金相对合理,地段还算繁华的小区门面房租了下来。店面有了,装修也必不可少。弄完这些,两个多月也过去了。连房租带装修花了差不多十几万出头

接下来就是找货源了,生鲜这东西对于货源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受季节影响极大。我走遍了周边的生鲜市场,挑了一些当季的水果在搞定这些之后,我又租用了一套社区拼团系统。这时算上房租装修再加上货源和开发系统的钱已经20万出头。

生意就这样开张了,虽然来买水果的的人我都加了微信,但这点客流远远不够,而且我发现大多数人来买水果都不会选贵的,都是挑便宜的来买,一天来买的人才十几个,算下来毛利200块都不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样下去房租都出不来。

我也打印了很多的传单海报,在小区周边四处张贴,甚至沿门去发,但几乎没有任何效果。每个来买水果的人我都会送他们一个马克杯和一些其他的小礼品,但要求就是必须在公众号下单,下单后我再返现,并且转发到朋友圈。这样做初期还是有一些效果的,到过了一个月就不行了,还有的人一出门就把链接删除了。

我也尝试了在当地的公众号上发推文,虽然团购价只有19.9,但阅读量少的可怜。更别指望有人来买了。这时的我,绞尽脑汁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和其他商家合作,我为他们提供货源,他们负责把传单发放给顾客。于是我就一家一家的的地推,这样推广下来,一个小区10家店,能谈下来的往往只有一两家。记得一天中午大约35℃的高温,顶着烈日,我从城区一直步行到郊区,没喝一滴水,一个个小区去推,

回到家大概9点了,吃了饭就躺下休息了,感觉身心都很疲惫,瞄了一眼手机,才发现今天竟然走了39000步,怪不得这么累。当时每天回家大都在9点左右,地推这事沟通是最耗时的,很多商家对于拼团并不理解。他们问得最多的是这样做我有啥好处,你还占我的地方。好不容易谈下来一家,并且为他们都开通了后台,虽然软件使用很简单,就是一个商户系统。但很多人还是不会用,这花了很长时间才搞定。大部分人都是开通了系统但不会去主动去散发传单,这个时候我挑了一些感觉还能合作的商家为他们上了一些水果,但是夏天天气热,水果在店里根本放不住,也没有什么冷库,后来导致了坏了一大堆。这一批货我大约又砸进去8万多。有人来买也不是很多,几乎都不会去用软件,商家也不会去主动推广,这时我就想,以这种方式做,肯定是无底洞,多少钱也不够填,能不能找一些真正有需求的商家来合作。

这时我想到了快递站,一般来说每个小区都会有快递网点,和他们合作是不是会相对好一些,我就找了当地的快递老板去谈,他们对于物流+拼团的模式比较认可,同时他们也表示会授意下面的网点来配合,所以我就去和网点一个个去谈,这些网点表面上虽然答应了,但心里却不怎么同意,因为他们觉得这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

我想这得我亲自去验证才能让他们看到效果,于是我找到了小区快递网点的负责人,让他把快递放到店里,我免费保存,不用快递员挨家挨户去送了,我把快递放到了最里边,这样一来,到店里取快递的人都会所带浏览一下水果。果然客流量是提升了,销量也渐渐的好转,但想让别人用软件来下单还是很难。

我又琢磨着怎么能让其他商家帮我来推,有一点我想通了,把这个模式复制到他们身上不就行了吗?于是我又搞了个商家收银系统和快递系统,我对其他的商家说,我帮你对接快递,帮你拉动人气,但我不会收费,你只交个基本的系统使用费就行了。

这个方法还是有效果,我除了地推,就是上贴吧发帖,当时好多人找上门,都对这个模式很感兴趣,有的连锁店一拿就是几套,一套一千,虽然这点钱不多,但也说明了有效果,就这样过了一年半,到了2017年拼多多火了起来,整个微信里到处弹的是拼多多的链接,人们除了到店购买之外,更多的是从拼多多里下单,客流量一下降了一半。

这时我感觉在干下去也没多大机会,所以后半年租期一到,就没有继续下去。虽然实体店不开了,但是积累了将近10万的客户数据,我把这些手机号从后台导了出来。用QQ邮箱转换成通讯录格式,导入手机一个个去添加他们的微信,当时微信对于加粉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但通过率真的不高,就这件事搞了大概一个月左右。关键是每天加不了多少,还有一些商家在合作我让他们就把客户按小区拉群,以后有什么消息就在群里通知。

我想实体难做,那就不压货直接拿货,放到群里来卖,试试效果。这个方法还是有效的,都是小区附近的人,范围也不大,除了当地应季的水果之外,我还会从乡镇里弄一点特产过来135换着卖,也还凑乎。

当然除了做这个之外,网销一直都有做,毕竟是老本行,这期间也接了一些其他项目,包括今年过年都没有休息,一些以前的客户推辞不过,只好帮他们搭建竞价账户,不过词少还好,都按老价格一个账户1千来收费。从17年下半年开始我一直在研究社群,每天都会找一些所谓的刷屏案例来拆解,但发现玩的好的都是有渠道和资源来做推广,当时也是知识付费的红利期,在短短一两年间确实快速成长起一批培训机构。但很多到了19年几乎都没有了音信,就算有也都以训练营的模式来做。毕竟在后半场,比拼的更是服务能力。

其实算起来,这些年创业和各种学习的费用投入加起来也超过了百万,15年开店砸了将近30多万,之前虽然卡上是多数是两位数,但所幸这期间我没有欠债,没有和其他创业者一样到了被上门逼债的地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切都过去了不过话说回来,创业确实伤元气,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一次创业以后就不愿意再折腾了。

不过我觉得,人活着就是要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一个人的经历才算是最宝贵的财富,就算你有钱,但创业的这些坑该走得都会走。

总结下来,当时为什么生鲜难做,其实可归结为三点资金:其实做水果生鲜直接开店是一种非常重资产的模式,你必须得有足够的资金,如果你做大,即便在一个四五线的城市,最少也得投300万的,即便是一个小县城,也得投入100万,因为你的视眼是一个城市,而不是一个小区,你至少得复制3到5个样板出来才有说服力。当时我用10分之一的资金想要撬动一个市场确实确实时非分之想。

渠道:水果拼团渠道无非两种,要么像货乐乐那样砸渠道走批发,要么就直接面对普通消费者,而我是后者。但不论走批发还是零售都需要砸重金投入,就连融了3轮的果乐乐也吃不消,更别说我这小家小户了。

再者,小店的老板多数都非常精明,生怕自己吃一点点亏,在钱上更是分毫必究。很难长久合作。这也是为什么做生鲜前期必须直营,直营才有信任度,加盟的多不负责。一旦口碑做坏很难再做起来。

资源:生鲜属于应季产品,对货源的要求很严格,除非你能对接到好的供应链,否则很难保证质量。而且生鲜难以运输,在国内冷链系统一般,所以无法规模化,就算在当地你想做大也得为商家配备冷柜,形成一套完善成熟的运

营系统,大部分商家只会花很少的精力去服务有生鲜需求的客户,小店到了一个时间点通常会很难,所以他们一般更在意自己的生意。只有减少了他们的负担,才能长久合作下去。生鲜利润又低,他们也很难提起兴趣。

综合这些原因,对于普通人水果生鲜的坑还是莫入,一入悔三年。普通人创业还是要选择轻资产的模式来做,新媒体知识付费社群都行,只要适合自己能赚到钱就可以。要想搞实体,得有足够的资金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搞清楚这些,认真想一想适什么是自己擅长的,该赚什么钱,才会有把握把事做成。

(全文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赵一鸣:一个真实的案例,关于我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lo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