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霞客
徐霞客一介布衣,不为执行政务,不为求法取经,不为经商获利,出于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旅游和地理考察上,是我国古代难得的专业的旅行家。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以别号霞客行世,他弃绝科举,放弃仕途,寄情山水,游遍祖国名山大川,毕生从事旅游和地理考察,著书《徐霞客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书”,真乃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游记》是记录徐霞客一生献身科学事业的不朽传记,是认识、研究、学习徐霞客的最直接、最便捷、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该书充分展现了作为杰出旅行家和地理学家的徐霞客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崇高品质、历险经过,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该书作为徐霞客成长历程的记录,内容丰满,有血有肉;作为徐霞客历险的记录,奇遇甚多,跌宕起伏;作为徐霞客本人来不及定稿的私人日记,没有删润和匡护,真实准确,可信度高;作为徐霞客精神和思想的流露,便于后世效学。
弘祖的志向
弘祖小时候在父亲面前立志,“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在这种志向的引领下,他走遍祖国大江南北。
“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是一种纵横天地之间,不计远近,不计朝暮,不计山海的理想与豪迈。我欲倒骑玉龙背,巅峰群鹤共翩翩。
游历天台山,他写道: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即天空阴云尽散,阳光明媚,人的心情、山中的景物,都有喜悦之态。这是一种出发前的喜出望外。
“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
即清晨起床,果然看见阳光如火光一般闪耀,于是决策向山顶前进,这是一种对光明的向往。
游历庐山,他写道:
“奔涧鸣雷,松竹荫映,山峡中奥寂境也。”
即奔流的山涧水声有如雷鸣,松树竹林相互荫映,这是山峡之中奥秘而寂静的境域。这也是我们熟知的李太白笔下关于庐山瀑布的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游武彝山(即武夷山),他写道:
“上下皆绝壁,壁间横坳仅一线,须伏身蛇行,盘壁而度,乃可入。”
即上下都是很陡削的石壁,石壁间横凹的地方仅一线宽,必须低伏身体像蛇一样爬行,盘绕着石壁而越过去,才可以进入。
游太和山(即武当山),他写道:
“循涧右行三里余,峰随山转,下见平丘中开,为上琼台观。其旁榔梅数株,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绚烂岩际。地既幽绝,景复殊异。
即沿涧右岸行三里多,峰随着山转,再下就看见平整的山丘中有一块开阔地,是上琼台观。观旁边的几株榔梅,都有一人围抱那么粗大,满树榔梅花竞相开放,花色映照山冈,使山岩边绚丽灿烂。这地方幽致到了极点,景物又特别不同寻常。
寄情山水,豪情满怀
“父爱如山,让我朝碧海而暮苍梧,母爱如何,让我行万里而心中有根” 弘祖说到。有志向的人要有“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胸怀天下、四海为家”的豪迈气概。弘祖一生的靠着“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一直走下去,最终走到了长江的源头。
他敢于用真理驳圣经,否定儒家经典《尚书·禹贡》关于“岷山导江”的错误结论,勇敢地承认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他是我国古代难得的实测地理学家,主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地理研究和考证。“其所纪核,从足与目互订而得之。”他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大地,通过步量目测,记录祖国广袤的国土,探索祖国山河的真谛,其气魄,其规模,其成就,亘古第一。他通过实地考察,开创了中国地理学发展的新阶段。
徐霞客的人生是行走的一生,他那种纯粹的意念,追求真理的勇气,尤其是那种广博的情怀,塑造了一个传奇人物,留下了一部“千古奇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