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经常处于一种职业的煎熬之中,总有那种出卖自己的时间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以赚取生活费的感觉,既没有取得成绩也没有享受工作。
一直有换工作的念头,却没有一点行动,其实我深知,即使我换到其他行业,其他公司,这种感觉可能过不了多久依然会涌上来。
今晚翻开一本书《12个工作的基本》,作者太久保幸夫,专攻人才管理,劳动政策,职业设计。这本书是我近期看的日本作家中,翻译过来语言最流畅易懂,读起来最舒服的一本书。
昨天我们公司去校招,每年大四寒假来临之前,大学生都开始猛投简历找工作。听前方校招回来的同事说了很多招聘时的趣事,有一些就神陷入职业误解中,不能自拔。
作者在《12个工作的基本》开篇就列举了5种常见的工作误解,有一部分是准备踏入职场的潜力股容易走进的误区,有一部分是针对即战力人才常见的误区。
1、职业生涯就是始终向着目标笔直前进?
上大学期间,一直到进入大四,我都没有想透彻,我适合做什么工作,于是索性接受爸妈的安排,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跟我学的专业完全对不上口。那时候我还有很多同学在犹豫在挣扎,到底要选哪一家公司。
太久保幸夫提出,面对就业一开始请以漂流的形式进行,多去尝试不同的工作,这样的经历能提高你的能力,创造更多的机遇,然后总有一天你会确定一座你想攀登的高山,从漂流到登山的职业设计才比较理想。
2、只要持有资格证书,就能找到工作?
我还记得我上大学那会,考证还是很流行的,我有很多牛逼的同学,大学期间考了很多证,和我们专业相关的不相关的,英语的,计算机的等等,很多。
后来我真真的发现,你找工作的时候,除了你能把这些证的名称写在简历上以外,很多单位是看都不要求看一下的。他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比如我们单位之前有一个特别小的男孩,初中毕业,自学了美工设计,在我们单位做的风声水起,后来去了北京发展。
因此,实践和经验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工作能力。
3、只要是大学和研究生院校毕业,就能在就业或跳槽时,占据优势?
先不说现在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就说研究生吧。有一次我跟闺蜜说,我想考研究生,那时候我闺蜜刚刚拿下研究生毕业证。她却让我慎重想想,再做决定,除非你能考上麻省理工的研究生。研究生的身份和证书并不能给你的职场升职带来你所想像的优势。
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享受着和大学毕业生或者其他人一样的职场待遇,真是还不如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待遇高。
4、不擅长管理的人可以成为专业人员?
这个就涉及到工龄有一段时间的职场人,比如我,工作了7年,觉得作者说的非常有道理和非常透彻。年过30,在职场上就开始想后路了,是要做一个专业的人才,还是要做一个管理的全才,势必要做出选择。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管理方面没有才能,所以就想着向专业领域的人才发展,可是后来发现我的专业技能又完全跟不上,所以一直停留在专职人员的水平上停滞不前。
作者给出了答案,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能对立来看,要想成为优秀的专家,管理能力不可缺少,我们的工作中不能一直是单打独斗,是要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工作,这时候你的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想成为优秀的管理者,也不能缺失专业能力,毕竟门外人,怎么能领导大家看清问题本质,提高工作效率呢?
5、过了35岁就不能跳槽了?
别轻易给自己设限,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去。但是有两点需要你提前准备好:
要具备业界通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考虑跳槽时,必须先要按照社会标准确认自己有多大价值,如果有缺失,弥补好再做决定。
其次要积累作为领导者的扎实经验和技巧。因为年过35岁再就业和应届毕业生再就业,很多就是体现在一般职位和管理职位上的差别了。
以上5点是我们在工作上经常会有的误区,认清误区,提高自己的职场能力,才有机会升职加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