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老家来,她小姨一直开着店,于是约定初三中午一起吃个饭,定的木火熬鱼。
这大锅炖鱼在青岛我们也很喜欢去吃,特别是冬天。一家人围着大锅,热气腾腾地炖个鱼,贴上玉米小饼,唠个家常,这氛围,暖暖的。
我去拿水果,回来后孩子悄悄跟我说,妈妈,这边鱼才36一斤。 在青岛,基本上是68、78一斤。偶也顿觉很便宜。于是又对比了下其他项:1.配菜:青岛除基础配菜外,其他要单买单加。而这边,有一个蔬菜柜,这里的菜是自选且免费加的;2. 饼子:这边不光是玉米面,还加进了枣。而青岛仅是玉米饼;3. 炖法:虽都是铁锅炖,青岛是用的煤气、天然气来的。而这边是纯木柴烧的,真真是木火熬。4.费用:这十人一桌的炖鱼,三四百吧,的确便宜、实惠。而青岛,我们四人都要花费三百多。
下午又去了大大的新家,他的新房买在了村里,开车半个多小时也就到了。房周围是绿油油的菜地,环境淳朴自然,空气清新,很适合养老居住。家也很大,120平几十万,还有车库。公用车位,一年才200元。惊掉了我的下巴。
三四线小城市消费低,各种向大城市靠拢,实则生活差距不大。从吃穿住用都很丰富,不逊于大城市。
但走出去的人,回来的却很少。想来,习惯了大城市,即使小城各项都更舒适,却也放不下大城市的优越感和经济、政治的优势。所以更多的人在外打拼着,承受着压力,也不曾真的回来。习惯了一种生活,便不想变动,人越长大对冒险这件事考虑的越谨慎。
老家,便成了一年回来几次的记忆中的家与生活。每每回来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审视,回不去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