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小米手机还未上市之时,当时手机市场都是在拼功能,价格,比如蓝莓,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但是小米走了一条完全有别于其他品牌和国产山寨手机的路,靠的是亚文化切入,拼的是价值观,他的广告语-为发烧而生,其背后是一种极客精神的亚文化,小米让网友一起来共同参与制造手机,网友每天在小米的BBs提交各种问题,提供各种建议,所以我们在使用小米手机的时候才发现,小米的系统真的是最懂中国人的操作系统,比如自动屏蔽推销电话,还有为了防止外人翻看手机的访客模式。
数码产品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普通人在购买数码产品的时候通常会先问身边最懂数码产品的朋友到底买哪个牌子的手机号,小米便相爱极客精神的发烧友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她们才华的地方一起来制造手机,让发烧友的价值观可以实物化,先搞定发烧友,发烧友自然就可以覆盖普通人了,小米就火了。
星巴克
星巴克,同时期的竞争对手非常多,创始人舒尔茨之前做过咖啡厅但是失败了2次,通过亚文化创新,星巴克冲出重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大量蓝领变成了白领,喝酒让她们感觉不那么精致,所有慢慢的很多人从喝酒开始变为喝咖啡。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会喝茶都是一杯大瓷杯喝一天,太过讲究反而格格不入,但是,星巴克起家的时候却在大家都在喝工业生产的咖啡的时候,她们开始卖现磨咖啡,还卖咖啡豆。
因为当时,美国的社会结构变了,1965年到1975年,由于扩招,美国的大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占总人口的20%,这批人接受了精英教育,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非常高。
在这群亚文化人群追求饮食上的精致品味的时候,市场缺少对应的商品,只有很少人听说过蒸馏咖啡,甚至很多人不会拼写拿铁这个单词,二星巴克的创新满足了当时的追求精致生活的亚文化人群的心理需求,在2002年,78%的星巴克消费者拥有大学学历,年平均收入8.1万美元。
这个“追求精致生活”的亚文化群体不是星巴克自己创造出来的,而是历史轨迹发展到哪个阶段必然出现的,中产阶级渴望变得有钱和有名,所以她们回去攀比富人阶层的消费,从而市场上出现克队“地位象征物”的需求,利用奢华,排外性以及名望来传达她们的富有。
卖奔驰的很多人都不是买给自己的,而是买给车外的人看的,星巴克寻找到了这样的意识形态机遇,所以成功了。
其实在哪个历史节点上,不止是星巴克,酒店行业的艾迪逊酒店,万豪酒店,汽车行业的Mini Cooper,新大众,服装行业的Zara,H&M,饮食行业的全食超市,乔氏超市,山姆亚当斯,本届瑞,家庭装饰行业的威廉索诺玛,西榆,Design Within Reach,消费电子行业的苹果低一系列企业都利用了这个意识形态机遇而崛起了,所以,第一步非常重要,要找到合适的上升期的亚文化作为切入点,利用这种现成的亚文化群体来颠覆主流市场。
---零成本营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