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移情于景(融情于物)”的古诗词十首(句)

“移情于景(融情于物)”的古诗词十首(句)

作者: 认真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3-08-24 20:33 被阅读0次

    移情于景,是一种情感发生的现象,是因为景物产生的内心活动。以写情为主,把对情的描述改笔为述景。张雨生看到茫茫大海的时候,“茫然走在海边 看那潮来潮去。徒劳无功想把每朵浪花记清。”感到孤寂和心生哀愁,他就在移情于景。

    01.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解析】辛弃疾要表现一下自己如青山一样:高贵脱俗、宁静祥和、妩媚动人、超然洒脱、充满青春的活力。他先推崇“青山妩媚”,再把这种思想加在“青山”身上,让“青山”对自己也“应如是”。这是典型的自作多情。不知道是辛弃疾化用了李白的“相看两不厌”,还是与其不谋而合。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暗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02.人老簪花不应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苏轼《吉祥寺赏牡丹》

    【解析】人老了,还把鲜花戴在头上,“我”不害羞,倒是花儿应该为自己在我头上而害羞。这样移情于物,把自己的本该害羞的理由,转嫁到头上的牡丹花的身上。描写了诗人的簪花之趣,两个“羞”字,一说人,一说花,相映成趣,语妙天下。这个大文豪狂放不羁,一次赏牡丹,喝醉了酒,回来的路上,头上插满了鲜花,引得十里长街上,人们争卷珠帘,勾头掩嘴而笑。而苏轼却觉得,不应害羞。谁让花朵那么迷人呢?要害羞,该是那么牡丹花,这么美丽的花朵,本该飞到美人的头上,谁知道居然被插到了老人的头上呢?

    0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州送别》

    【解析】可爱哪,故乡的水,怀着深厚的情意,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不说自己思乡,而言乡水有情,正意反写,言有尽而情无穷,更显出思乡之情深。李白少年出蜀地,夜晚难眠,看着眼前荆门山的壮阔,想到自己的家乡。从家乡流至此地的长江水,是千里迢迢从家乡过来的,真是最知我心,前来为我送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此句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绘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给人一种开阔、壮观的感觉,诗人内心激荡着开朗奋进的喜悦心情。“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此句是对长江近景的描写,“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想象瑰丽,意境高远,展现出诗人丰富浪漫的想象力。

    04.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解析】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澈的无限思念。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这首中秋词,正是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和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有深奥微妙的提示。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05.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解析】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从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行到润州(今江苏镇江),与朋友孙洙相遇,他们约上王存,同登多景楼,座中还有官妓胡琴弹曲助酒。酒阑,孙巨源请求东坡说:“残霞晚照,非奇词不尽。”苏轼欣然命笔,即兴做成此词。多景楼在镇江多宝寺中,位于长江边上,四面环水,登楼远望,气象万千。由“多“字,出发了东坡”多情多感仍多病“的感叹。多情多感,是诗人的气质,也是多病的缘由。多情多感多病的人恰好在多景楼上,那就更加多情多感了。这首小令,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实难得。

    06.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

    【解析】“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移情入景”。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0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解析】“花溅泪”“鸟惊心”是主观感情移入的结果。全篇围绕“望”字展开,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08.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解析】月色本是明亮皎洁的,铃声本是清丽悦耳的,在极度思念杨贵妃的唐明皇的感受它们却改变了性质,变成了“伤心色”“肠断声”,这无疑是主观感情移入的结果。

    09.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解析】“佳节又重阳”此句中一个“又”字,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突出地表达了词人的伤感情绪,“半夜凉初透”,写的不仅仅是天气转凉,更是词人内心孤凄冷漠的情绪。。“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此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此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从字面上看,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也即时间过去了多少)的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更加难捱。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的还是内心感到凉。于是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

    1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解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融情入景,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意中有象、虚实结合,意境极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气象恢宏、色彩缤纷、诗中有画。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移情,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强烈的渗入投射到其他景物上。移情,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善于联想和想象。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有生命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人到喜怒哀乐,还能感知你内心复杂的情怀。

    单纯的景物描写,无法和作品融为一体,反而显得生硬。而移情于景,可以做到用景物反应人物的内心,可以和作品主题骨肉相连,对表现主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委婉地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大大地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移情于景(融情于物)”的古诗词十首(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su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