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6/6常识贰:汉字

2017/6/6常识贰:汉字

作者: moe阿酒 | 来源:发表于2017-06-06 16:14 被阅读0次
    随录2:推荐一本书《忒修斯之船》,它让你感觉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让你欢喜并沉浸于中的另一个世界。

    ◆◆汉字

    1.(文字)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标志着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积累成为精神财富。

    补充: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

    2. 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

    补充: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3.汉字七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补充: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商及商之前)——金文(周)——篆书(秦)——隶书(汉)——楷书、草书、行书(汉末)

    先有大篆后有小篆,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

    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

    4.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5.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金文又叫(钟鼎文)

    补充: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6. 甲骨文最早是由(王懿荣)首先发现的。

    7. 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包括(原始甲骨文)和(殷墟甲骨文)。

    8.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石鼓文)为代表,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补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9.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

    10.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11.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12. 研究汉字的书,有秦代李斯等编写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后人称之为“秦三仓”),作为推行小篆的范本。到汉代,三书合一成为(《仓颉篇》)。

    13.“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后世文字学家多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14.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的汉字构造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7.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

    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惟要注意的是,“六书”是对汉字产生的整理及分类,并不是造字的法则。

    补充:象形 依照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就是象形字; 日、月、龙、门等

    指事 指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它代表什么,但要仔细观察以后才能明白它的意义; 上、下、本、甘等

    会意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合并在一起,并把它们的字义合起来,就出现一个新义的指向; 武:上边是戈,下边是脚趾,表示开步执戈,动武征伐。旅、聂、安等

    形声 由形旁和声旁组合形成的字;

    左形右声:江、河、松、枫等

    右形左声:期、朔、鸠、鸽等

    上形下声:空、穹、笔、篆等

    下形上声:基、垄、悲、愁等

    内形外声:闷、圆、闽、唐等

    外形内声:街、裹、序、固等

    转注建立同一类的字有统一的部首,如果字义相同则可互相注释;条件:部首相同或字义相同。 考、老属同一部首,又都是年老的意思,可以互相注释。民和氓;走和趋;舟和船;梁和桥;顶和颠等

    假借词语中没有这个字,但是也不用新的字,而是借用现成的字去表示。 令、长、我、自、耳、且

    18.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1) 写实主义精神(2) 人体本位精神(3) 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

    19.汉字的基本笔画有8种:横、竖、撇、捺、点、提、钩、折。

    20.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21.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笔”、“尘”;左右结构,如“搞”、“刘”;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复合结构,如“赢”、“斑”等。

    22.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

    23.汉字(合体字)的间架结构有: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

    24.汉字的笔顺规则一般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

    24.汉字注音方法有:读若法和直注法;反切法;注音符号;汉语拼音等。

    25.最早的识字课本是西周宣王时的《史籀篇》,按字的意义关系编排而成,四字为句,二句为韵,以便学童习诵。

    26.汉代有司马相如《凡将篇》,李长《滂喜篇》,史游《急就篇》,扬雄《训纂篇》,许慎《说文解字》等字书。

    27.童蒙识字课本还有南朝梁周嗣成的《千字文》,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宋代佚名的《百家姓》。

    29.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公元121年成书,收9353字,另有重文1163字,共收10516字。

    30.《玉篇》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收字对象的字典,由南朝顾野王编著,公元543年成书,收16917字。今本《玉篇》卷末还附有“分毫字样”,共收形体近似、容易混淆的字248个。

    31.宋朝陈彭年等编著的《广韵》,公元1008年成书,收26194字。

    32.宋朝丁度等编著的《集韵》,公元1039年成书,收53525字。

    33.清朝张玉书等编著的《康熙字典》,公元1716年成书,收47043字。

    34.民国陆费逵等编著的《中华大字典》,1915年成书,收44908字。

    ◆◆其他

    1、商朝: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用于王室和贵族的占卜活动。我国已出土甲骨15万片,共出现甲骨文4500余字,目前仅破译了1500多字。

    2、西周: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499字,是目前已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3、秦朝:标准字体是小篆,民间流行更简化的隶书。

    4、汉朝:隶书是主要字体,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5、曹魏: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6、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

    7、唐代:

    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盛唐: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

    中晚唐:柳公权,“柳体”,代表作《神策军碑》;

    张旭和怀素和尚被誉为“草圣”。

    8、宋: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赵佶也是位杰出的书法家,以“瘦金体”著称。9、元:赵孟頫与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10、2009年,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双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1.隋文帝杨坚原为隨(随)国公,但因“隨”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12.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13.五代刘岩取“飞龍(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龑”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6/6常识贰:汉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tn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