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己爱上看书这事儿,不得不扯出我亲爱的老妈来。
从我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她给我读了《小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那个年代工资只有几十块的时候,只有老妈经常到对面的新华书店买书。大家都知道银行的姬会计最爱买书,于是我也就装模作样地拿着书读着,其实是按照妈妈给我读的故事胡乱地念,这样就吓到了我一个舅舅,他真的以为我认得很多字,能读岳飞传。
妈妈爱看书,她戴着厚厚的眼镜,每天在银行需要记账,没有电脑的年代几乎看瞎眼睛的样子。但即使是这样,我还是从小都订着父母必读,什么中国儿童?后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郑渊洁童话、读者文摘、青年文摘…太多门类记不清楚。暑假除了被迫去学舞蹈乐器书法,剩下可以支配的时间我都拿着州图书馆儿童阅览室的借书证,居然能一坐一上午一下午,浑然不觉。至今还记得有一次看书入了迷,好像看到了自己成了书里的角色,进入了那个棋盘世界,现在想想,用“书痴”来形容那时候的我,恰如其分。
由于自带学渣属性,居然从没有近视…言情小说看过,武侠也看过,成人类不少18禁书也看过,从小时候的那些杂志到了厚厚的砖头书,从图书馆借书到了小书店租书,觉得书是真正的好朋友。
为什么爱看书?有一个爱看书的妈妈可能是必备条件。一个自己打麻将的母亲很难养育出超级爱读书的孩子(基因突变的个例咱不纠缠)。回想妈妈让我爱上读书,其实有那么几步很是必要:
1)到处是书,随手可以拿到书,天天给你读书。
2)刺激想象力,要讨论书中的情节、人物性格、最后还要模拟故事发展。
3)幼儿阶段家长选书培养好阅读兴趣,到了初中之后再也没有干预过我选书的门类。
4)不死读书,不考你读了什么,背了什么。
5)从不功力地让我去背考点里提及的诗歌,篇章。也从不引导我去学那些所谓的“知识点”。所以读书真的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6)实践思考,结合某些书的情节、主人公做人做事的方面,去教会我如何做人。价值观培养给一百分~
在帮我带孩子的五年,妈妈更是琢磨出了阅读培养的方法。孩子的阅读量确实比我当年更大、基础更扎实。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三岁半之后发现的。那些默默阅读产生的力量,开始外化成表达能力、词汇量、思考的方式。在这一点上,自叹不如又充满感激。
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在前期把理查德的英文阅读量一并提起来,导致他英文呢阅读能力和兴趣,完全没法和汉语阅读的相比。目前正在亡羊补牢,也还不晚。
阅读太重要,以至于我已经没法说清晰它的重要性。在接过妈妈的接力棒时候,我现在更多的在琢磨如何引导阅读兴趣、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要求自己和他同步,学习进步。与其说录音给他听是为了理查德能够天天习惯输入,不如说,是我很遗憾妈妈离开前我们都没有留下很多视频音频的资料。于是,想做一些能够被保存的东西,留着给他听,不管那时他是否会回听,我内心也是安稳的。不知应该说这是出于对妈妈深沉的爱使然,还是对儿子更多的责任才这样做,总之,一开始,就不想停下了。
如果能够拿来分享,善莫大焉.
阅读是我们唯一公平的起跑线,把握好黄金期不要错过吧,毕竟高考语文定江山的年代默默来临,那时候补语文,是绝壁来不及的了。
今年推阅读App,推阅读平台,都是希望能够尽一己之力,帮助家长们完成日常自己有点难以完成的辅导工作。能做多一点,施比受更加幸福。继续fight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