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半到了某市,火车站和地铁站的人都乌泱乌泱的,安检和保安到处都是,有的保安还拿着两头全黑的类似水火棍一样的东西,审视过往的一个行人,用就像看贼一样的眼神。
到了最核心的一个地方,有人在那里执勤,很明显的一个牌子,提示需要出示身份证,旁边站着一个穿了什么制服的年轻女性。远远地,我看那人若无其事的样子,正准备若无其事地径直走过去,那女生突然一声:“身份证看一下!”吓我一跳,连忙拿出身份证,她把它放到一个手持的读卡器下面。
我很担心地看着她操作,满脑子飞速运转了一番,把我从上学到现在的言行飞速过滤了一遍,觉得自己应该没没什么问题。但我还是紧盯着那个仪器,唯恐它出现什么异响。还好,是不是有“滴”的一声我忘记了,女生把身份证递给我说:“可以了。”我接过身份证,转身继续往前走,心里想到的是,如果她检测我身份证的时候有异响她会怎么样?会从周围冲过一队警察把我摁住吗?她会不会有枪?
臆想间,来到了以前我出差来这座城市经常逛的书店。那些年月里,我的很多书籍都是从这里买的,还办理过几次会员,买书还可以打折的那种。不过,后来网络书店兴起,很多网络书店都能打六折五折甚至更低,慢慢地再出差来这里,纯粹成了一种仪式,看着好的也多都是在网上下单,不单单是便宜,而且还可以直接寄到家里去,少了装在箱子里或者手提着的舟马罗劳顿了。不过也经常会以在这里这几天也要看一本的借口从店里买一本,解借此向衰落中的书店致敬。
来到书店,原来最精彩的一楼,现在已经被某种颜色的书占了半壁江山,但却并没有几个人。仔细感觉一下,书店也做了重新装修,一律的原木色,四周还做了很多其他商业性的经营。印象中原来都是深色的书架,也可能是那种暗红的?忘记了。现在的原木色,黄黄的,比较单薄的样子,端详了几下,也没找到把原来有些底蕴的书架换成现在的这种书架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作罢,专心去浏览一下这满架的图书吧。
刚从南方一个城市过来,在那里也逛了几个书店,加上最近在其他城市也去了发源于两个弹丸之地的书店,怎么感觉也感觉人家那才叫书店,无论是书架、色彩、书籍的摆放、背景音乐、店员、装饰装潢……这个书店沦落到什么了?临沂西郊大棚?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感觉。
这里也有了多种经营,可是,除了一楼角落里的那个咖啡店以外,怎么看上去都像是初中没毕业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东西?没有韵味,没有文化的味道,只是个放书买书的地方而已,别的你再也找不出其他东西出来。
我由此想起书店装修的底层逻辑,首先,一般换领导了,领导的不同喜好,决定了很有可能换领导就得换装修。毕竟,从这里开刀是最重要的一种改换门庭让人耳目一新的最好的办法。再就是,说不定又会吸引很多装修商、零售商或者其他各种商家过来。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
然后,选设计公司,选设计方案,那又是领导们行使权利的好时候,甚至就连选什么材料,也是领导偷偷地叫来自己家的亲戚或者其他亲朋好友过来,一起为书店的装修贡献一把力量。
所以,我们的书店最终与设计师的水平无关,与读者的水平也无关,领导的水平就是设计的天花板。因为领导说了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