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你变了”这句话,经常出现在人们口中。
他们说出这三个字时,往往带着惋惜、痛苦、哀伤的情感。
妻子对丈夫说,自从结婚以后,你越来越不顾忌我的感受,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和朋友聚餐,留给家庭的时间越来越少。结婚之前不是这样的。你变了。
朋友对另外一个朋友说,我们曾经说过要一起闯荡江湖,做出一番事业来,结果你现在溜须拍马,左右逢源,当初的梦想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你变了。
你变了吗?是的,你变了。
有什么错呢?世界本就处在变化之中。
人们,总是在杀死过去的自己。
有个阁楼上的作家,他在出版社的阁楼上住了20年,自从前两本小说成为畅销书之后,他一直在酝酿新的小说。
为了这本小说,他放弃了社交,放弃了家庭,放弃了生活,放弃了一切。
时间太长了。保他的旧社长退休了。直到新社长将他赶出阁楼之前,新作也一直没有问世。
小说家一直在新的自己和旧的自己之间不断地抗争。他对事物的看法日复一日地改变。
他很难赞同自己前一个月写的东西,厌恶自己一年前写的东西。
自我交战导致两败俱伤。他每时每刻都忙于揪住过去某个时刻的自己,推翻重来。
何止是小说家呢?
我们在世界这张大网下面,不断地碰壁,不断地反弹回来,不断地调整想法,不断地修正行为。
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都势必会发生些许变化。
我们推翻过去的行为,建立了新的准则,有些变化符合世俗的期待,有些不符合。
但是,这一定是反复碰壁磨合之后,自己最适应世界的一种形态。
世界,把我们变成了这个样子。但是,杀死我们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可以允许世界改变我们的行为,但是内心深处的核心理念,不应该被完全掩盖。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官场上因为为人过刚,处处碰壁,辛辛苦苦带出来的湘军掌控权说被转交就被转交。
他在家里埋头苦读老庄。再次出山后,彻底地放弃了过去的那一套处事方式,开始学会送礼,学会官场上的潜规则,甚至最后成为了里面最狡猾的狐狸。
你说他变了吗?当然变了。
从世俗的角度,他变成了自己年轻时候最讨厌的那种人。
但是他完全变了吗?也不是。
曾国藩适应官场文化,学会一切圆滑的处世技巧,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东西来为自己服务,建立强国湘军,挽救大清。
他知道,做海瑞这样的清官,过刚易折,永远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但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初衷,一直没变。
变化中的你,不应该否定一切。彻底否定过去,便会彻底否定现在,也会彻底否定未来。
忙于否定,就没空建设。
在万事万物变化莫测的年代,人的变化,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如果一年前怎么样,一年后还是这样,不是说明这个人的脚步已经停滞,放弃自我了吗?
相比之下,改变,不管是好的改变还是坏的改变,都不一定是坏事。
最重要是摆脱束缚,超脱出来,审视自己的内心,那个最核心的东西还在不在?
只要内核还在,外在的行为,随时可以纠正。
希望不灭,变化,便不足为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