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家里有孩子要参加升学考试的,家长心里一定是七上八下的,随着一次次考试成绩的公布,情绪一定像过山车般起伏不定吧。
当然,这种情绪的起伏更偏向中上或中等同学的家长,成绩拔尖的孩子家长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孩子一如既往的好,有什么可担心的。可能会有个别贪心的家长,会在心里默默祈祷:能再好点就完美了,如果能实现,就是锦上添花,如若不能,保持现状,也蛮好。
成绩不好的家长也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因为他们心里早就已经接受孩子考不好的事实,所谓“黑马”、“逆袭”、“奇迹”,这些都不会轻易发生。就像我家老大当初中考,我完全无压力,只要能考上普高就行,市里任何一所我都接受。
但是老二,偏偏属于夹心部分。努努力,能考上理想的高中,保持现状,只能考上普通的高中。所以,他的学习状态牵动我的情绪,甚至可以说,我比他还紧张。
这段时间,我轻易不敢和班上家长交流,因为任何一个家长都比我有底气,我也不太敢和孩子小学同学的家长交流。
今天早上去超市,遇到老熟人,孩子小学同学的妈妈在这里上班。一见面,她就聊起了掐尖录取这些事。她家孩子考得不错,她满脸堆笑,言语中却指责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孩子在家不学习,光玩手机之类,她说她也管不了,手机随她玩。话里话外透着满满的优越感,我无言以对。
这让我情何以堪,我把手机管得死死的,也没人家考得好,我只好附合着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趁着工作人员给我杀好了鱼,我赶紧结束谈话撤离现场。
结账后,我来到超市外的休息区,赶紧翻看朋友圈,这位家长刚刚说另一位小学同学被外国语学校零费用录取。果然不假,这位家长在朋友圈含蓄内敛地公布了这一消息,字字句句真诚且低调,在我看来,却是最大的张扬和炫耀。要知道,外国语学校三年的费用就要十几万,零费用录取,相当于赚了十几万。这批录取的同学是进入清北班,不说三年后能不能考上清北,至少重本是板上钉钉了,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妒忌?
这个消息太刺激了,这位同学当初小升初的时候,和我孩子同时考入最好的初中,在分班考试的时候,可能我家孩子略微好点,分到了培优班,那位同学在平行班。
三年后,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位同学悄悄努力,一下惊艳了所有人。而我家孩子,这三年里,至少有两年半用来和老师斗智斗勇,和家长上演青春叛逆剧……
我一直以为我和孩子还有大把时间可以用来慢慢变好,可中考猝不及防就到了眼前。现在距离中考不到八十天,留给我和孩子纠错的时间不多了,留给孩子奔跑的时间也不多了。
这学期,我和班主任老师像是约定好了似的,老师也不打电话投诉孩子了,我也收起了指责和唠叨,每到周末,我就给孩子精心挑选他爱吃的零食,变着花样给他做可口的饭菜,一改往日的小气,每周我都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我真正做到了让孩子衣食无忧。
现在我们亲子关系很融洽,孩子也愿意跟我交流。虽然考得不理想,孩子脸上仍有笑容,不像以前,整天板着脸,聊天都是“嗯啊哦不知道”。就这样僵持不下的家庭矛盾,在中考来临前夕,顺利化解。
回首过去的两年半,我的精力都放在怎样“驯化”孩子身上,孩子则把精力放在如何更好地防御这一切,我们厮杀了这么久,错过了最好的时间,看到别人都在收获好成绩和名校的时候,我们如梦方醒。
我总是被动地吸收关于别人家孩子如何优秀的消息,心里难免会翻江倒海。我承认,我无法克制我攀比的心理,听到别人的好消息,我羡慕妒忌,总在想“为什么不是我的孩子?”
在这起起伏伏的情绪折磨下,我发现了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我那些错误的教育方式,我那些为了让自己舒畅,诸多任性地责骂、吵闹,把孩子往不好的方向越推越远……
如果当初是用现在春风化雨般的态度对待孩子,如果当初我能像现在这般高度自律,学会闭嘴,如果当初我能像现在这般设身处地地体贴孩子……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就不会如“夹心饼干”般痛苦焦虑?
当我幡然醒悟,当我学会了这些,孩子已悄悄长大,那些最好的时光已悄然流逝,初中没有复读,连改错的机会都没有,孩子的教育没有回头路可走,多么痛的领悟。
前几天,我的朋友蕾蕾说她放下了对孩子成绩的执着,只要孩子快乐就好。如果她真的能做到,我佩服,这样的心态至少超越了中国90%的家长;如果她做不到,我也不会笑话她,因为这真的很难做到。我之所以这样说,因为她的孩子才上幼儿园,以后的变数大着呢,谁能说得准?
最后,我想问,在当今的教育模式下,真正快乐的孩子有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