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朋友圈热起了晒18岁青春照,有许多的同事朋友也加入了行列,看着他们的稚气可爱和青春阳光,再想想现在不是大腹便便就是水桶之躯,感叹最美不过年少之余,也概叹岁月可真是把好的杀猪刀。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0965/7f7829a33b31203b.jpg)
我是无法晒的,十八岁当年或者十八岁之前,我是没有照片的,因为没有钱让菲林留下我长得不好的罪过。
前天朋友军海让我给他发几张我在高陵工作期间的照片,这个时候应该很多,上大学三年级时我爱上了摄影,勤工俭学的动力全来源于此,工作后爱好依然没没减退,只是随时间弱了许多。便答应给他发几张,可回来找了许久,翻遍了几百张照片,却几乎找不到几张是我的,更找不到在工作单位照的。细想一下也有几分道理,有几个爱摄影的人是照自己的?还好有一两张是当年女友抓拍的,虽然看不清,却生活味十足,显示着一个青年初入社会的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0965/4393fd45726dde19.jpg)
有一张是一个专门从事摄影的一般朋友给照的,离开高陵久了,居然连名字都忘记了,只记得交谈过两三次,是关于滤光方面心得的。那位我不记得名字的朋友,你现在还好吗?
上个月古老师拉我进了一个“一起走过的岁月”微信群,也知道从X公司走出的人很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现在已经都不年轻了,就越发爱回忆起青春岁月,和一起走过青春岁月的那些人。可群里的人没有几个认识,有些只是觉得名字似曾相识,可却记不得丁点的印象。可好多人却知道我,称我是前辈,因为我是X公司第一批员工还是我老了呢?
他们说高陵没有忘记我们——那些把青春留给高陵的人。我也没有忘记高陵,虽然它日新月异,从小县变成了大都市西安市高陵区,身份证上的户籍仍然是高陵县门街30号。于是给群里的弟弟妹妹们回了一句:二十五年弹指一挥,七载青春一瞬,梦中依昔。一头青发满鬓斑,物是人已非,长相忆。期待着能与他们相约,共同诉说青春的回忆。
再说说文人军海,耿直不阿,古道热肠。我认识他时,他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压之下,我是卖饲料的业务人员,他是代理饲料的经销商,古话说人以群分,耿直的人就喜欢与耿直的人打交道,惺惺相吸嘛。再加人我一个外地人在高陵打工,他和他的家人给了我许多的照顾和关爱,心与心近了,一来二去就成了要好的朋友。我离开高陵时,他说他只认识我,不认识X公司,让我感动终生,后来他真的做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0965/62663445a52ea02a.jpeg)
距离远了,不常见面了,但心依然相系,不会因不见面而生疏。再见面时,依然像在昨天,没有一点儿的拘谨,谈笑间依然是当年的气氛和当年的相惜,只是时间飞逝,两个人都老了许多,生活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他如今也不再做生意,成了失地农民,转入城镇户籍,拿着养老金,也升辈做了爷爷,含怡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时代变迁,村子已被钢筋混凝土城市挤占的成了角落,也许是对生养故土的留恋还是年少时的文学梦想,他拿起了放了半辈子的笔,开始记录乡土的变迁、乡贤逸事、亲人亲情。都说文如其人,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那些让读者感动的文字,俨然就是一个文化人的杰作。可当你见了他的面,看到的却是一位热情朴实的农人,估计他是我们高陵的“山药蛋”派代表人物,如当年文豪柳青一样。
还有许多朋友,现在联系着的,也有失去联系方式从没联系过的,不管你在祖国的哪个地方,我们都是朋友,我都会为你祈福。
我想你们,也常常回忆我们一同走过的青春年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