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自己很多想法文字表达不清,想着很有必要提高下文字表达能力了,上知乎找答案,有个答主提到自己看了《成为作家》这本书后,坚持三十天写出了十万字的小说,这么神奇的书,赶紧读一读。找到《成为作家》电子版后,立马翻起来,目前只翻完两章,颇有感触整理了一些笔记,并按自己的理解做了些总结。
作者开门见山谈到写作的四种困难:1.写作本身的困难,要不要写作;2.一本书作者;3.间歇性作家;不均衡作家。这四种写作状态下的弊病针针见血。
写作本身的困难——开始写作。“如果一个人必须要首先确保自己内心丰富、才思泉涌才会为人所知的话,那他根本就不会开始写作。”这句话直戳新手脆弱的内心,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每次开始动笔前都在费力构思自己的文章,甚至要把结尾的句号都想到位才准备下笔,这么艰难的准备工作,自然使每次的写作冲动被扼杀摇篮里。“困难的根源可能是年轻和自卑,有时候,正是害羞才阻碍了才思的涌动。”,每次落笔,总有个敏感自卑的我出现 ,在脑海中来回质疑自己写的东西不堪入目,实在没有写出来的必要。关于这点,作者在后文中提到性格分离,双重人格是个好办法。把自己想象成是两个人合为一体,其中一个人是毫无灵感的、普通平常的、讲求实际的人,要忍受日常生活的压力,双重特质的另一半就可以是敏感的、热情的、有偏爱的,就像你自己一样。在面对自己和外界关于写作的质疑时,普通的自己可以站出来,发挥钝感力的作用,保护敏感脆弱的那一半免受打击。
写作的困境是作家个性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他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作者后面提到的另外三种状态,一本书作家、间歇性作家、不均衡作家,他们的问题更多的是作家个性心理方面的问题,而非写作技术技巧层面的问题。一本书作家写完一本书后,便不再相信自己能再写另外一本书,以为经历已经写完,没有可以再写的内容,殊不知,经历虽然是过去的,但是现在也在经历,而且过去的经历虽然不变,但感受是变化着的。间歇性作家在写完一部作品,直到他写能再次写作,这期间的世界就是一片荒漠。间歇性作家的问题在于他对于灵感的重度依赖,认为写作完全靠的是灵感,是一种追求完美、理想结果的表现,写作能力是习得的,一个优秀的作家,是可以稳定的输出,而不是靠那虚无缥缈的灵感来维持。不均衡作家没有能力为一个生动但不完美的故事安排一个成功的结尾,这种作者还不具备足够的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把故事写好,或者他没有经验,不知道他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会如何行动,或者他太害羞了,不能够全面充分地,满怀激情地面对现实人生。
针对上面的问题,作者提出作家的气质和特质,相对于写作技巧而言,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深处培养作家的灵魂,这样的作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作家的特质是这样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尚能保持孩童的天性和敏感,还保有“天真的眼神”。具有对新事物好奇敏捷的反应能力,对旧事物记忆尤新的能力,好像每一个生命的印迹和特征都是刚刚脱胎于造物之手一样新奇,丝毫不会觉得了无新意而快速将它们分类归档,放入干巴巴的记忆里,对环境变幻化的感受如此迅速敏锐,枯燥乏味一词对他毫无意义……
写作过程与相关练习:
写作过程的意识与无意识。写作过程中,无意识必须自由丰富地流动,按照需要打开所有的记忆宝藏,所有的感情、事件、情景,还有储藏在记忆深处的人物和事件的密切联系;意识则必须在不妨碍无意识流动的情况下控制、联系、辨别这些素材。
一、早晨写作。教导无意识按照写作的需要流动。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起半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尽可能地早起——不要说话,不要读报纸、不要抓起你身旁的书来读——立即开始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昨晚的梦,前天的活动,真实和虚构的谈话;对意识的检查。将清晨的记忆快速而不加评判地写下来。第二天早上重新开始,不要重读你已经写下来的东西。
二、按时写作。选择可以支配的时间段,十五分钟就够了,在定好的时间段坚持写作,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持写作十五分钟。
这两个奇怪而专横的练习——早晨写作和预先安排时间进行写作,应该一直保持下去,直到你能够随心所欲地写出流畅的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