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九登穹窿山,收心准备苏州教育博物馆走读

初九登穹窿山,收心准备苏州教育博物馆走读

作者: 一苇杭之03 | 来源:发表于2023-01-30 15:43 被阅读0次

清朝人蔡云《吴歈》说“七日为人八日谷,谁祈人寿谷丰登。惯闻九日朝天去,香市穹窿第一层。”

      年初九是天生日,苏州人习惯登穹窿朝天去。

      初一扫园赏梅,初九登穹窿,是我们读书群例行的新年活动。今年因为大家都在阳后恢复中,我宣布暂停活动。

        挡不住诱惑,今天还是去了穹窿山,我哥带“走读苏州”的学友登穹窿,我是轧闹猛。

        太湖边梅花初绽,春天来了!

        全天走路23103步,位列朋友圈第一名,这数字吓到我自己了,阳后还没双满月呢,会不会有问题啊?

        回家倒头就睡,一直从6:30睡到10:30,满血复活。

        居然没啥后遗症,连顽固不愈的咳嗽,也没有加剧,跟平时差不多,断断续续有几声轻咳。

        深夜背诗,背了40首自选诗,又把之前攻下的201首从头到尾背一遍,天都快亮了。

        苏州诗词真的不能前进了,原地复习两周。


      2500多年的苏州历史中,教育事业方兴未艾、代有人才。从“南方夫子”言偃首创苏州教育,到唐代李棲筠建立学庐,范仲淹捐宅设州学,苏州教育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吴中学子在隋唐以来的科举中出类拔萃,先后五十多次摘取状元桂冠,成为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在全国遥遥领先。优秀学子们学以致用,在各个领域中成为佼佼者。

1905年废除科举后,苏州教育在近现代再次冲上颠峰,设新学堂,选送学生出国留学。民国时,名师辈出,苏州老师编著的中小学教科书风靡全国。当代教育光彩夺目,到2018年,苏州籍的两院院士达到117人,在全国名列前茅。

建在苏州古城醋库巷柴园内的苏州教育博物馆,用翔实的资料展示了苏州2500年漫长曲折又成功的教育历程、令我们骄傲的辉煌成果。

苏州教育博物馆还是苏州百座博物馆中唯一一所建在园林里的博物馆。远在南宋时代,它是苏州状元黄由的家,清朝道光年间为潘曾琦宅园,光绪年间浙江上虞柴安圃购得后重修扩建,清幽典雅。

我们走进教育博物馆,不仅可以走近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的历代教育名家,了解苏州教育发展史,见识历代学生课本和用具,还可以欣赏到精致优雅的苏州古典园林,在愉悦心情中边走边读,一定会收获满满。

相关文章

  • 初九登穹窿山,收心准备苏州教育博物馆走读

    清朝人蔡云《吴歈》说“七日为人八日谷,谁祈人寿谷丰登。惯闻九日朝天去,香市穹窿第一层。” 年初九是天生日,...

  • 走读穹窿山(1)

    苏州吴中藏书穹窿山我以前去过好多次,每次都是开车上去的。这次我们走读园林群组织去穹窿山走读,由群里朱老师讲读,要从...

  • 走读穹窿山(4)

    上真观是穹窿山最有名的建筑群之ー。上真观始建于东汉初平帝元始年间。距今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道观原来在穹窿山巅...

  • 走读穹窿山(3)

    道边有“乾隆御道”四字由现代书法家崔护先生题写,崔护不仅书画著名于世,还能诗善词,是中华诗词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又...

  • 走读穹窿山(2)

    踏进景区,闪入我眼帘的是一潭深水,水色浮黄。据说是神农时代的赤松子曾在穹窿山取赤石脂炼仙丹,这泉就是赤松子炼丹时洗...

  • 走读穹窿山(5)

    吃过中饭,我们跟着朱老师去孙武苑。沿着曲曲折折的无名山路拾级而下,崎岖的山路有点陡,只有缓缓而行。一棵小树顽强地从...

  • 走读穹窿山(6)

    离开朱买臣读书台,向前走一处石屋引起了我的好奇,听朋友讲电视台曾采访过石屋主人,他们不计报酬,常年在山上义务打扫卫...

  • 苏州穹窿山

    昔寓吴门,与陆师宏成,春秋兴发,漫游域中名胜,饱览山水,步履所经,实有常人未到处,随意赋诗,多不合律,今稍事涂改,...

  • 登穹窿山

    今天上午加了会儿班,中午还有个推不掉的活动,索性没有回家,抓住了期间两个小时的空档,去爬了一下穹窿山。穹窿...

  • 登穹窿山

    与小可爱春游踏青,爬穹窿山,小可爱诗兴大发作打油诗一首: 山中有竹林,林里有春笋。寺里一碗素浇面,浇头却无春笋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九登穹窿山,收心准备苏州教育博物馆走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im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