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好时,反而是不好呢?
为什么老子谈话时,总是将长短、高下、难易、前后、音声等对立的词汇一对一对放在一起说呢?
为什么说我们要想成功并快乐,应该先参透一个变字?
道德经启示录
第六讲:只有变永远不变
老子《道德经》的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天底下的人都认为这东西是美的,那么就一定有一个不美的东西存在。天下人都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它是善的,那么也一定会有一个大家认为不善的东西存在。美是因为丑,显现出来自己美;善是因为不善,才显出自己的善。这是一个因素。
那么老子继续往下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大家看这段很好玩儿,有和无是一对儿,难和易是一对儿,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对的一对儿。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对立面。那老子通过这个告诉我们什么呢?
有和无它是相互转化的。难和易,你觉得这个东西是难,是因为有容易和它相对而言,它是难的。你觉得这个东西长,是因为有个比它短的,你才会觉得它长。你觉得这个东西高,是因为有个比它低的,你才觉得他高。
高低、上下、长短、前后,第一个,它是相对而言,相比较的;第二个,它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有可以变成无,无还可以变回有;长的可以变成短的,短的有一天还可以变回长的。
我们看这段文字之后有什么感受呢?每个人可能不一样,就我来说,我脑子里浮现出来就一个字:变。这一切都是在变的,这世界随时都是在变化中的。
我们前面提到过,价值连城的七个问题,其中有一个是:这个世界时刻在变,那么是谁在主导这个变化?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一致认为是《易经》。这个“易”其实就是改变,就是变化,就是变动的意思。改变才叫“易”。
我们读了老子的《道德经》就会知道,好,它是暂时的好;坏,也是暂时的坏。这个人善,这个善是暂时的;如果他恶,这种恶,也是暂时的。因为什么?因为中间有个变字,一切都是在发生变化的。
但是,我们人类最可悲的地方是什么呢?当我们贫穷的时候,当我们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努力,我们相信自己有一天会变好。但是,一旦我们有变好的那一天,我们再也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有一天会变坏。
在现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有很多老板,很多企业都出了状况。最核心的原因,我认为就是他们没有参透这个“变”字。没有在他们还好的时候,为他们变坏做好准备。
那为什么他们没有这种准备呢?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主导宇宙之间变化的这种大道的力量。所以我为什么倡导所有的老板和企业的高管们一定去读一读《道德经》呢?目的只有一个,一定要请大家参透一个“变”字。
那么谈到“变”,我把2013年10月13日我读《金刚经》的时候,写下的一点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
莫道南北莫西东,混混沌沌是虚空。
今日东风吹杨柳,明日西风叶飘零。
宇宙本来循环转,哪有一刻可以停。
来来去去方是道,心不贪求顺其行。
什么意思?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化。“春日才见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春天的时候,杨柳发芽了,欣欣向荣。可是几个月之后,到了秋天,落叶了,草黄了。就和人是一样的,发达了,失败了,它就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读《道德经》就是要参透一个“变”字。
道德经启示录007:好坏从来半对半
为什么说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
为什么说快乐是尚未发育成熟的痛苦?
为什么别人越说得十全十美,我们反而越要当心?
道德经启示录
第七讲:好坏从来半对半
老子《道德经》的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这除了告诉我们,美和丑、善和恶之间是相对的,而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事实,就是所有的“好”中间都含有“坏”的因素,所有的“坏”里面也有好的成分。
天底下的人和事都是半好半坏的,没有一个绝对好的人,也没有一件绝对坏的事情。
《易经》课上,老师跟我们讲:人间的所有人、事、物都是半阴半阳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件事,没有一个东西是绝对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事、物是绝对糟糕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半好半坏。
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思维,我们看到好的,就不会过度兴奋,因为我们知道,那里面有“坏”的东西需要我们堤防。当我们遭遇到坏的境遇的时候,我们也没必要悲观,因为那里面也有好的因素。
“好”是怎么来的呢?是从“坏”演变而来的。那“坏”又是怎么来的呢?“坏”的源头是“好”。
有一位高僧说:所有的快乐都是尚未发育成熟的痛苦。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也可以把他的话反过来理解,所有的痛苦也都是尚未发育成熟的快乐。
我们看到这儿,就应该有这样的思维,就是:好坏是一体的。就像一张纸的正面和反面一样,有坏必有好,有好必有坏,好坏半对半。
好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所有碰到的好事,都是坏事的后脑勺。说不定哪一天一转身,我们当年曾经喜欢的人,我们曾经认为比较好的人和事,很有可能就会变得面目狰狞。。
如果一个孩子,他没有一双特别好的鞋,他的鞋子破破烂烂,甚至露了脚趾头,他会非常自卑。但是,假如他发现一个孩子,虽然穿着特别特别好的鞋,但是他不会走路,他是个残疾人。他马上就不会那么自卑了,他甚至还会庆幸自己:虽然我没有一双漂亮的鞋子,但是我还有一双可以走路的脚。
没有一双漂亮的鞋子是坏事,但是我有一个好事,我的脚可以走路。有的孩子,他有一双漂亮的鞋子,但是他的脚不能走路。所以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和坏。所以,有人在你面前介绍一个人,介绍一个东西或者介绍一件事的时候,他把这件事说得十全十美,你要特别特别小心。
当你感到处处不理想,事事不顺心,甚至感觉非常厌恶的时候,也要告诉自己,这其中一定也有好的东西。因为什么?因为这天底下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好和坏从来都是一半对一半的,好和坏是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
道德经启示录008:人生最难是分寸
为什么很多企业辛辛苦苦若干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为什么说整部《论语》里面只讲了“分寸”两个字?
做老板的怎样才算看破?成为懂事得董事长?
第八讲:人生最难是分寸
我们说过好和坏都是相对的,而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那么问题出来了,如果有一天我已经通过我的努力,通过我的奋斗,已经从穷变富了,从好变坏了。那我肯定不愿意再从好变坏,再从富变穷了。但是,现实当中往往有太多血淋淋的例子是,刚刚过上好日子,一个意外,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
在山东的一个地级市,我们在帮一个开发商操作一个楼盘的过程中,跟我们一路之隔的一个董事长,跟我年龄差不多,四十几岁,因为资金链断裂,因为企业生存困难,想不开自杀了。本来,他能做到今天这一步,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可是一夜之间,他就灰心丧气了,受不了了。
那他为什么迅速的由好变坏呢?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读了《道德经》就会发现,我们老祖宗说了一句话叫:过犹不及。是因为这个老板,他在进攻和防守的分寸上没把握好。
不是他把事情做错了,是他把对的事情做过分了。老子告诉我们,美丑,善恶,好坏,高下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那什么时候它会从一个方面转向另一个极端呢?那就是你做过分了,过了这个平均值,过了这个恰到好处的分寸。
孔子和他弟子言论的《论语》这本书,我至少读了十几遍,还亲手抄了一遍,我把这本书读完抄完之后,只有一个切身感受: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和坏,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有一件事情最重要,那就是两个字:分寸。分寸是最难最难的。
俗话说,人有小九九,天有大算盘。我们很多的老板,当自己一步一个脚印从穷变富,把企业从小做大的时候,他不相信,或者他不知道其中有很多的因素是老天爷在帮他的忙。他会把自己的成功全归结为自己的英明和努力。
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自我膨胀,就是自信过头了,会变成自负。于是就会盲目扩张,再下去就是超出自己的掌控能力,资源不匹配,自己的掌控能力不匹配,人力资源跟不上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背后的核心的原因就是过分了。对的事情做过分了。
所以我经常跟老板们、朋友们开玩笑:你们做房地产的老板们,公司里面千不怕万不怕,就怕你们当董事长的不懂事。什么叫懂事?就是当董事长的一定要有智慧,什么样的智慧?就是能够看破。
看破的意思就是,一件好事中间一定有坏,坏事中间一定有好,好随时有可能会变坏,坏经过努力会变好。不能被暂时的成败得失所掌控、所左右,这样才叫真正懂事的董事长。
一个真正懂事的董事长,一定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看到希望。从困难当中看到希望,也给员工希望。而当企业发展特别顺利,特别兴旺的时候,反而要万分的小心。这个时候一定要告诉自己:对不起,老天爷要收拾自己。要自己先自查、自纠,看哪个地方有漏洞,未来在什么地方有可能有危险。
可惜的是,我们前十几二十年,由于经济发展得特别快,很多企业发展的速度过于迅猛,很多老板就忽视了风险意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很多企业和老板忧患意识太弱了。所以我们读了《道德经》之后,理解了老子的告诫,就一定随时脑子里面会有“分寸”两个字,时时刻刻问自己:我这件事做得过不过分?时刻在坏的时候想好,好的时候想坏。这样的话才能够恰到好处。
道德经启示录009:尽罢人事听天命
为什么说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
为什么说老板还必须要有老天爷的帮忙?
为什么员工最不看重老板怎么说,而是看重老板怎么做?
第九讲:尽罢人事听天命
老子告诉了我们,好和坏,美和丑,善和恶都是相对的,而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我们不过分,它就可以长久。那么这一条对于我们现代的人来说,有什么指导意义呢?我们怎么运用这条原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呢?
老子《道德经》的第二章,有这样的话:“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
圣人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榜样。圣人一定会用无为的观点来对待所有的人和事。圣人在教化别人的时候,他一定不单靠语言,更多的靠身教,靠身体力行来教化周围的人。
圣人一定会听任万事万物自然兴起,他不会太刻意的施加自己的意志,加上自己的倾向。
圣人当他做成一件事,功成之后,往往不会居功,不会认为这个事情完全是我的功劳。正是因为圣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劳才没有人可以抹杀。
这一小段话,对于我们今天商场中的老板们,对于驾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老子这句话里面非常强调无为和不言之教。
无为是不是什么都不做呢?其实不是这个概念。道家讲的无和佛家讲的空,其实都不是什么都没有的。如果我们勉强地用文字和语言来说明它的话,就是这个无和空,既不是有也不是无,既是有又是无,它是有和无之间的最恰到好处的中间状态。
无为,我的理解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一个有道的人,他一定知道,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成的,必须得老天爷帮忙,就是天命。如果老天爷不帮你忙,你再聪明,再智慧,再勤奋,仍然达不到目的。
所谓的无为,我的理解就是,不是什么都不做,是需要我做的,应该我做的,我正常去做,我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我不会太把成败得失放在心里。
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有的事情,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我不往心里去。我不要让这件事情的成败太影响我的心情和状态,我认为这是无为的。
那么作为企业的领导,作为企业的高官来说,对于成败得失的看法,我们还有一句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该做的努力去做,结果交给老天爷。把自己能做的,该做的全做完,结果不由自己掌控,或者说结果不完全由自己掌控。
台湾的圣严法师有一句话我特别特别喜欢,他说:“把病交给医生,把命交给菩萨,如此一来,自己就是没有事的健康人。”
哪怕你是一个几十亿身家的老板,你也应该知道,并不是你努力就一定可以心想事成的,你真的要想成事情,必须要有老天爷帮忙。我们说的老天爷就是大道。时机不成熟,没有办法的。
我把《道德经》的第二章,按照今天我们的语言习惯改成了东北的打油诗,我来个大家念一下:
天下皆美已不美,人人称善已不善。
长短相形高下盈,有无相生难易伴。
圣人必居无为事,不言不语身示范。
不有不恃养万物,反因弗居功劳现。
这就告诉我们做管理的,不要太把成败得失放在心上。第二个,在员工面前,最好的管理一定不是言传,是身教。做员工的一定不光看你说什么,他们一定要看做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