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真气养正气及化怨气

作者: 向问天 | 来源:发表于2024-04-13 18:29 被阅读0次

    我的朋友,五谷杂粮让我们难免遇到各种病患,这都是自然的规律。如果你希望调养好所有的环节,不出任何问题,那么你一定要神仙的资质。


    最近有朋友让我去调养一下,介绍了一个好的中医,当然开方之后没有耽误一起喝酒,介绍他的创新思路。在医生看来,人也要顺应自然,人不能太娇气太着急。或生老病死看的太多,在这样医者看来,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恰好后两天去医院,因为其他人的事务,另一个老中医看了一下这个方,随手放在一旁,说,我给你开一方,你体验一下。显然这位老先生对前者毫不信任。

    我不是讳病忌医的人,但是,很多问题是常识性的,如果百度一下,病患症状和发展趋势都是类同的,如果有特效药,一般也会有各种的介绍。在疾病监测大基数和大概率面前,还是要相信生命的本身力量,如果到了一定环节,药理无法到达,你应当接受现实。

    当然,远没有到这个程度,就是头疼脑热闲暇出神。“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找点事情做,瞎想比较分析。

    老师们这样说,人们现在如果去西医院,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病究竟要挂哪一科,但在中国古代一切会很简单,无非三大类:一是意外伤害,如跌打损伤;二是外感伤寒,三是内伤,即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治疗人的身体疾病的方法,两句话就能概括:“去其所本无,复其所固有。”道家讲的保性命之真,恢复其天然的和谐。达到“天和”的状态就是保真气,或日保元气。


    北大哲学教授楼宇烈老师在《体悟力》里说,人要不惊不怖,道家著名八仙之一吕洞宾所著《百字碑》的首句日:“养气忘言守。”这是说忘掉语言,忘掉守气。我们不能停留在气上面,而要去突破。气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亦不是一种简单的精神,也不是什么能量,它是不可言说之物。这个气跟具体可操作层面的气功没有关系。

    儒、释、道三家都讲气,各自所讲的气都不一样,但都有其特点。儒家育正气、浩然之气。文天祥的《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在序中说道,元人把他俘虏以后他始终没有得病,原因就是他身上有正气。这位老大身体一直很好,也有坚定的信仰,但是有点迷信。


    慎独,毋自欺也(不欺暗室),要养一股浩然之气。这股气说不清,道不明,不过每个人可以感受得到。某人正气凛然,某人一身邪气,一眼就能看出。佛教讲相由心生,长期的思想或念头会表现在外貌上。儒家强调,育天地、自身之正气。道家讲究养真气,要保住先天之气不被后天事物所干扰。

    佛教化人怨气,人一切烦恼、痛苦根源在于贪、嗔、痴三毒,最严重的大概应属嗔,嗔即怨恨。老是怨天尤人,嫉妒比自己强的人,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人,心情是不能平静的,也得不了道。因此,一定要把怨气化成感恩心。

    如人能做到思维通达,情绪稳定,一定能够成为一个长寿的人,在听北师大,清华老师上课的时候,哲学教授最为自信的一点就是,他们系平均年龄均高于其他系。读了哲学,系统反思人生,生活中的事都不是事,最终都要归结形而上,何必固执形而下。重要的事情还是顺气,养气,别生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育真气养正气及化怨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llxjtx.html